“我就是想告訴她們一聲,她們家那個門,真的,以及很嚴重的影響到我的生活了……”。
“然后呢?還能怎么樣?不管你怎么說,她們也不會接受,并且不會修門。”我不解地說。
姜西又笑了,“那也不一定,我對任何人,都始終抱有一種好的方面的看法,我覺得人有時候會發脾氣,或者會懟人,看起來蠻不講理,其實很多時候并不代表這樣的人是壞人,可能她只是當時因為心里有某些事,心情不好,就比如說,看新聞里講的,有很多人因為一點小事吵架,然后就拿刀殺人了,其實殺人的那個人平日里不見得一定是一個壞人,他只是殺人的那一刻沖動了而已。”
這樣說來,也是有些道理的。
人們往往判斷一個人好、壞的時候,就喜歡從一件事上來判斷,比如有人一輩子做壞事,突然做了一件好事,大家會說“這人也沒多壞嘛”,再比如有人做了一輩子好事,突然做了一件壞事,人們就會說“這人原來不是好人啊!”
其實,好人與壞人,真的很難用一件事來界定。
姜西接著說,“我覺得咱這個隔壁鄰居也不像是壞人的家庭,可能剛才我提出意見她們一時接受不了,脾氣有點大,我不跟她們吵架,把我想告訴她們這件事的目的達到了就行了,然后,我等著她們自己反省,等反省了,她們就會修門了。”
我,“……”。
“老婆,我覺得你想多了。”
姜西又笑笑說,“我覺得還是有可能的,有些人就是直腸子,性子急,當別人說自己哪里不好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懟回去,但事后發現自己不對了,還是會默默改正的,有很多人都是這樣的,我有時候也這樣。”
既然姜西抱著對任何人都有美好期待的幻想,那我也沒必要打擊她,便說,“行吧,希望你夢想成真,希望人人都能在沖動之下,大錯鑄成之前早日醒悟,悔改自己!”
這算是對人的一種美好期望吧,只是我沒想到,姜西的這種期望第二天就實現了。
又是中午我們打算睡午覺時,以前每天都能聽見隔壁的門響,今天中午我們聽見的是,隔壁阿姨和她女兒在跟一個師傅講話。
阿姨的女兒說,“師傅,你看能修好嗎?”
她一邊說,一邊拉動門,給師傅聽那個刺耳的聲音。
那師傅說,“應該沒什么難度,我給裝兩個輪子上就好了。”
阿姨的女兒馬上高興地說,“哎呀,真是太好了,你懂這個,一看就知道怎么弄,我們不懂,就覺得好難。”
師傅說,“沒事,一會兒就給你修好!”
那師傅在那擺弄了好一會兒,那個刺耳的聲音便越來越小了。
又過了一會兒,那師傅一邊拉門,一邊問阿姨,“你看這樣行嗎?”
那個阿姨立刻大聲地對師傅說,“挺好挺好,沒有聲音了,太好了。”
她女兒在屋里朝他們說,“主要是鄰居反映,嫌聲音刺耳,沒辦法才修的。”
這時,我們聽到那個阿姨更大聲說了一句,“哎呀,我整天聽著這個聲音也鬧心啊,所以我一天都盡可能少開這個門了,現在修好了多好,我以后可以從這門隨便進出了,挺好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