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李承乾宣布全面放開這些東西的種植后,聽到信的農民們,簡直都要欣喜若狂了。買各種種子的人流,簡直不要太洶涌啊。
而且李承乾還明確規定了,各地方政府只是推薦大家種植這些東西,可不能強行推廣這些玩意,要給大家自由選擇的機會。
其實雖然這些年大唐天下都算是難得的風調雨順了,經常能夠聽到哪里又大豐收的消息,可這個豐收,也只是相對于原來那可憐的產量而言,事實上那產量能夠養活的人數還是比較有限的。
尤其是很多偏遠的,或者是貧瘠的地方,因為肥力不夠,種植技術不夠發達等等原因,收獲的糧食簡直稱得上是可憐,很多人還處于饑一頓飽一頓的境地呢。
這對于大唐的人口和國力增長,顯然是非常不利的。
有了這些個作物就不一樣了,土豆和地瓜這類的東西,即便是在貧瘠的山嶺地上,即便只是粗放式管理,產量也是很可觀的。
比之原本種植的那些個五谷雜糧,高出個十倍八倍的都不是沒可能,這絕對是質的飛躍啊。
山藥這種東西就更甭提了,就得是沙窩地里才長得好,長出來的才好吃,真正的好地,反倒不適合它。
這對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的效果,那也是立竿見影的。
拿出這些新作物不說,李承乾還在林森的建議下,弄了個類似送技術下鄉的活動,讓各地都找那些種糧食的好把式,下去給產量差的農民們講講種植技術。
當然了是要給這些人報酬的,也不見得一定是給錢,完全可以在租庸調這些方面,給些優惠政策嗎。
這樣對他們的受益也是長期的,他們教起來才能更賣力,更真心實意啊。
沒辦法,現在人們手頭有點技術都想捂好咯,生怕被別人輕易的學去。
種地這種技術,更是事關一家人性命的,想要隨意掏出來,哪有那么容易。
平日里想要見識下,最少也得拜個師傅才成,廣泛傳播壓根就沒人會干。
但是有了官方的組織,還有相應的政策支持,這個事情再想推行開來就方便多了。
不論是貢獻了技術的,還是學習的,都落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嗎。
也不用擔心當地的官員不去認真搞這個事情,因為這事做的怎么樣,也是要納入對他們的考核范疇的。還有當地的糧食產量是否提升,這個重要的指標衡量著。
這畢竟是和人口增長一樣,一直都是考核地方官員的重中之重,也不用怕他們偷奸耍滑的。
就這么一套組合拳下來,李承乾立馬就在民間收獲了巨大的威望。
這可是實實在在的改變了大家生活的,大家再也不用忍饑挨餓的度過一年又一年,怎么能不念李承乾這個新皇帝的好呢。
一時間李承乾的生祠都多了起來,許多地方的民眾,可以說是踴躍的加入到了對李承乾的贊頌中。
穩住了數量眾多的農民,國內起碼底層民眾就算是平穩了,李承乾的統治基礎也就不用擔心會有動搖了。
普通人總是很容易滿足的,反倒是與官員和權貴們之間的磨合時間要更長一些,威望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建立起來的。
尤其是在李承乾的老子又干的那么出色,出色到需要讓絕大多數皇帝都要仰望的程度,籠罩在這種千古一帝級別的明君的陰影之下,李承乾想要有一番建樹,確實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