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地道。
乃是城防工事中的一種,目的是為了防止城外敵軍以挖地道的方式由地下潛行越過城墻,進而神不知鬼不覺的由內部發起攻擊。
當初西云城本也想挖掘防御地道,可在發現其城墻之下全是堅硬的巖石層后,就放棄了這個打算。
可這并不妨礙許青這個曾經的城防兵長知道有此工事的存在。
防御地道需要極精巧的設計施工,一方面需要支撐住上方的厚重土層,以供地面上有大部隊經過時不會坍塌。
另一方面卻也要使得敵軍在挖掘地道時,只要一不注意挖斷了當中的任何一個支撐點,整個防御地道便會如多米諾骨牌一般產生連鎖反應,進而轟然倒塌,起到阻止敵軍由地下潛行入城的目的。
說是支撐點,但其實并不是那種顯而易見的一根根木樁,而是被能工巧匠們以很巧妙的方式將支撐點融入到了整個通道里。
一條百步左右的通道兩側山壁內,或許就隱藏著至少三到五個這樣的支撐點,只要敵軍在打地道時一不小心破壞了山壁,就極有可能鑿斷了當中的支撐點,以至產生連鎖反應。
在地道中若是發生坍塌,其能夠造成的嚴重后果自是不必多說。
特別是如博安城這等大主城,城墻之下更是還開掘出了一條護城河,河底再往下的防御地道若是被挖斷,那重達幾百噸的河水一砸下來,幾無生還的可能。
一般的城池只要條件允許,大多會為自己的城池周圍挖上這么一條防御地道,久而久之,負責攻城的將領便不再會選擇以地道的方式攻擊,這些防御地道也就漸漸被人忽略。
若不是陳澤領軍走到主城門側面,許青等人親眼看到了早已生銹的地道閘門,估計也是早忘了博安城還有這樣一條地道存在。
陳澤帶人來到這里,當然是想通過防御地道出城的了。
這種防御地道其實還有另外一個稱呼,叫做逃生通道。
一旦守城方無法抵擋城外的強大攻勢,城池將破已成定局時,城內高層便可以依靠此通道而逃出城外,保得一命。
防御地道內有通往城外的出口,這個出口不僅修建得極為隱秘,在出口內部更有機關設置,里面的人能出去,外面的人卻無法由此而入,乃是一條單向的通道。
許青見陳澤真有由防御地道潛出城外的打算,不禁面露憂色。
地道可以容人出城是不假,但畢竟太過狹窄了些,能讓少量的人員通過是不假,可像他們這等多達三萬余人的大部隊,一來數量太多,通行速度勢必緩慢,耗時費力。
二來也是人多手雜,這防御地道不知多少年沒有用過,年久失修之下怕是更加脆弱,許青就是怕萬一有人不小心損壞了其中一處支撐點,頭頂上的護城河水砸下來,不被當場砸死也得淹死,絕無幸理。
要知道這防御地道是沒有圖紙的,整個布局與支撐點分布只有當年修建此地道的工匠才知道,可那至少也是上百年之前的事了,況且就算在當時,博安城修好地道后,為防秘密外泄,對外是宣稱將那些工匠嚴密保護了起來,可暗地里誰知道是怎么回事。
陳澤這一腦袋鉆進去,極有可能就鉆不出來了。
這是許青的擔憂,但不在陳澤的考慮范圍內。
之前他就來看過一次,解決了另外一個自己真正在擔憂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