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之上,老人、女人、幼童以及出家人這四類人,向來是甚少有人愿意主動去招惹的。
其中出家人又和其他三類人是不同的。
其他三類人之所以甚少有人愿意去招惹,是因為江湖人害怕這三類人自身。
無論是老人還是女人和幼童,其外表看上去越是弱小,那便越能說明其本身的危險,否則他們早就被這殘酷的江湖淘汰了,什么都不會留下。
而出家人則不同,人們不愿意去招惹他們,大多是害怕他們背后站著的龐然大物。
雖然沒有多少江湖人會承認,但大多數混跡于江湖之上的人,都是欺軟怕硬的,也許初出江湖的毛頭小子們會熱血上涌,但數次教訓之后,他們便能夠學會如何在這江湖上生存了,當然,學不會的,或是運氣不好的,自此便會在江湖之上消失,沒有多少人會記住他們的名字。
因此,江湖之上,有一個好的出身便十分的重要了,同樣初出江湖的雛兒,名門大派出身的總會有多幾次學習的機會的,因為大多數的人都會給他們門派一些面子,或是壓根不敢招惹他們的門派。
這也是大多數人不愿意去招惹出家人的原因了。
畢竟,相比起要一定眼力才能分辨出的那些名門大派弟子,出家人身上那異于普通人的裝束哪怕是再沒有眼力的人也能一眼就認出來,哪怕是瞎子,出家人的“口頭禪”也能讓其第一時間知道他們的身份。
雖然并不是所有的出家人都出身名門大派,但很顯然,沒有多少人會愿意去賭這個可能性,尤其是要用自己的性命當做賭注的時候。
所以,悅來客棧之中,在看到斗笠下露出的光頭后,有不少江湖人臉上便露出了幾分忌憚之情。
盡管他們心中很清楚這些所謂的出家人向來不會真的不過問江湖事,這一次十有**也會來趟這一次的渾水,但到了真看到對方出現后,心中還是忍不住會有一些膈應和忌憚。
趙清倒是不介意這些出家人的到來,如果說六扇門的到來,讓趙清心中松了口氣,那看到這些出家人后,他的心已經徹底的放回肚子里了,畢竟,就算這些出家人再怎么“凡心未了”,也不可能是奔著公主朱瑾萱來的。
“見過幾位法師,”心中徹底放松之下,趙清臉上的神情也變得輕松和愉悅起來,“幾位法師可是要住店?”
“阿彌陀佛,”相比有著朝廷背景,頗為自傲的幾個六扇門捕快,五位和尚倒是十分的和善低調,領頭之人聽到趙清的詢問后,不疾不徐的誦了聲佛號后,從懷中掏出幾張寫滿文字的絹布,遞給趙清,沉聲說道,“麻煩施主了,這是小僧和四位師弟的度牒。”
“多謝,”趙清連忙雙手接過僧人遞來的度牒,“那幾位法師稍等片刻,在下馬上登記。”
。。。
下了近一天的春雨,到傍晚時分終于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