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們需要江湖人開設的鏢局為他們保駕護航,江湖人也需要商人們給的銀錢養家糊口,所以,只要是需要行商的商人,幾乎沒有不認識江湖人的。
而鹽商,無疑要比這些行商們更上一層樓。
不同于其他那些商人的小打小鬧,鹽商們的生意向來很大,而且因為牽涉到私鹽這個敏感且要命的玩意,鹽商們對保密同樣有著很強的要求。
這樣一來,鏢局這樣的“外人”,自然無法獲得鹽商們的信任。
所以,鹽商們向來都是自己招募,甚至是自己訓練保護商隊的護衛。
最少,兩淮附近比較出名的幾個門派,其每年獲得的資金里,就有起碼八成是來自這些鹽商。
這些錢財,或許是他們門中的高手被招攬,或許是鹽商們將家族中的家生子們前往這些門派拜師學藝的“學費”。
所以,當姚順將自己的困難告訴了他背后的鹽商們之后,鹽商們很快就為他找到了解決困難的人。
對于江湖事,鹽商們雖然知道一些,但顯然也知之不多,但這卻并不妨礙他們手下的那些護衛們知道的很清楚。
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辦,馭人之道,也并非只是朝堂的專利。
于是,在郭舉還未抵達泰山腳下之前,姚順的府上,便已經布下了天羅地網。
這是鹽商手下的幾個護衛頭領們,以己度人后,想到的最直接也最有效的辦法。
若是郭舉用官場的手段去辦事,他們用不住管,但若是郭舉用江湖手段,那就撞到他們手里了。
而事實證明,這些人的做法的確起到了效果。
五天之前,在郭舉剛剛離開馱來書院的消息傳來的那和夜晚,姚府便潛入了一個不速之客。
從其打扮與行動上來看,雖然不敢肯定是六扇門來的密探,但卻也能肯定,對方是有備而來,五天時間里,差不多已經將整個姚府找遍了。
其中,姚順的書房更是被對方連續三個晚上翻找,顯然,對方是在找什么東西。
按照幾個鹽商護衛統領的想法,在發現對方的那一夜便要立刻動手,將其抓住,繼而嚴加審問,查出對方的身份與目的。
但姚順卻出手阻止了他們,想要來一個放長線釣大魚,看看隨著時間的推移,能否再引出幾條魚,以便能夠將這些膽敢打他主意的家伙們一網打盡,也好狠狠的震懾一下躲在背后指揮這一切的人。
但一連五天,眼看著這個女飛賊潛入姚府的動作越來越熟練,再這么下去似乎都要把姚府當自己家了,而姚順設想中的其他魚依舊什么蹤跡都沒有,姚順只能有些恨恨的同意了護衛們在今夜動手的要求。
只可惜,他還是沒能堅持住,否則,只要再堅持過這一晚,說不定,還真能多釣出一條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