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舉自不必說,雖然六扇門與錦衣衛是那種八竿子打不著的關系,但同在京城,又同樣都是被文官們看不起的武人,郭舉雖然和路辛不是很熟,卻也是認識彼此,甚至曾經切磋過的。
因此,雖然一開始因為路霄這個小輩他不很了解,且用了一把奇怪的長刀,所以郭舉沒有馬上看出路霄的來歷,但隨著十幾個回合過去后,郭舉便有了些眉目,而當路霄最后掌握主動,三招便將郎志巖逼到絕境后,郭舉更是通過這三招,直接肯定了路霄的身份。
當然,知道路霄身份后的郭舉,再聯想到“幽州”二字,就懂得路霄為什么要這么說了。
至于方覺和清虛,二人能夠知道路霄的身份,還是得益于禪祖寺與太和山的超然地位,以及因為這超然地位與朝廷產生的千絲萬縷的機會。
相比起在座的其他一流門派,他們對朝廷中,尤其是錦衣衛、六扇門捕快、大內侍衛們習練的諸多武功以及其中高手都有著不算太淺的認識。
畢竟,他們門中的不少弟子和這些高手都是同僚。。。
而路辛這個錦衣衛中刀法能夠排在前三的高手,他們自然也是從弟子那里聽過其名頭的。
也因此對路辛習練的家傳刀法也算是頗有了解。
再加上二人多年來在高深武學造詣下練出的火眼金睛,雖然未能如郭舉一樣在一開始就認出路霄的刀法,但在路霄用出最后三刀后,他們也終于認出了路霄所用的路家刀法。
只是,認出了歸認出了,但知道路辛錦衣衛身份的三人,猜測路霄九成九也是錦衣衛之人,而且應該是路辛的子侄,所以,倒也不好戳破路霄的身份,只能任由身邊那些一流門派的掌門、長老們在那里胡亂分析、猜測著路霄的真實身份。
方覺與清虛聽著耳邊傳來那越來越歪的猜測,只能眼觀鼻鼻觀心,裝作聽不到,可郭舉,在聽到了“倭人”二字后,卻不由的打起了精神,豎起了耳朵。
路霄身為錦衣衛前來鑄劍山莊,甚至還冒著暴露身份的目的,怎么想都肯定和皇帝的命令有關,而郭舉雖然沒有得到皇帝的命令,卻也不甘心就這么放棄這一次的好機會,所以,他想聽聽,能不能從這些聊天之中,聽到一些有用的消息。
同時目光也不由自主的看向那幾位來自臨海州府的掌門,心中想著等到比武結束后,要不要去親自拜訪一下他們,看看能否從他們那里得到什么情報,甚至讓他們給六扇門提供一些幫助。
。。。
貴賓席上的郭舉三人確定了路霄的身份,在擂臺之下,也有一群人確定了心中的猜測。
只不過,他們確定的并不是路霄的身份,而是路霄手中那把刀的來歷。
盡管站的有些遠,自解開那層包裹刀身的麻布后,路霄也沒有多做停留,一直在不停的揮動著,讓人難以看清刀的細節,但作為與前頭領共同行動了數年,對他和他的武器都十分相熟的幾個倭人武士,還是能夠十分肯定。
路霄手中的那把刀,的確就是他們前任的頭領曾經用以斬殺敵人的太刀——風勢州桑名藤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