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原秀聞,一個普通,或者可以說低賤的倭國浪人武士,自十余年前主家在藩中爭斗失利后,便和大多數的同伴一樣,選擇了逃離主家的封地。
不過,與他大多數同伴的選擇不同,藤原秀聞沒有逃到其他大名封臣的手下,繼續以往賣命換取一口米飯的日子,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大海,經過半個多月后,漂洋過海來到了九州。
當然,他之所以會做出這么大膽的選擇,自然不完全是因為他厭倦了在倭國的日子,巨大的改變意味著巨大的風險,這個道理他還是懂的。
他之所以能夠下定決心,還是受到了同族武士的勾引。
而且,相比起大多數腿短個矮,活似冬瓜的倭人,他前往九州討生活還有個不小的優勢,那就是身高。
此時的藤原秀聞身穿漢人的粗布短打,頭發用一塊破舊的碎步扎在腦后,看上去和漢人并沒有沒什么區別。
當然,這一點,就要完全感謝他身上流傳下來的那已經很淡的漢人血脈了。
被稱作倭人,倭國的土著們自然不會太過開心,尤其是當數百年前,自認優勢很大的倭**隊,在白江口被當時的漢家王朝大唐花式吊打之后,他們除了對大唐的文化、政治等軟實力垂涎三尺之外,也對大唐人那比他們要高出一頭、強壯一圈的硬實力羨慕不已。
可文化、政治這樣的軟實力可以通過派遣遣唐使等做法去學習、借鑒,但身高和強壯的身體這種硬實力就顯然不是通過學習就能提高的了。。。
于是,一個比較奇葩的方法出現了。
那就是“借種”。
望文生義,就完全能夠理解這兩個字背后所代表的種種事跡了。
不過,以當時的航海技術,倭國連派遣遣唐使的船都感覺不夠用,哪還有多余的船用來運送適齡的女子。
所以,能夠獲得資格的終究都是來自各個大家族的“貴女”,而且,為了保證成功率,這些貴女還必須都是有過生產經驗的,為此,不少大家族不僅貢獻出了女兒,還貢獻出了妻妾。
倭國的這種“借種”行為,持續的時間甚至比派遣遣唐使的時間都要長,因為直到強盛的大唐滅亡后,接下來的宋朝,也沒能逃脫倭人的“送妹子”攻勢。
野史趣聞記載,宋朝的進士是最受青睞的階層,若是有倭國的女子與宋國進士**一度后珠胎暗結,立刻就會受到整個家族最為優厚的待遇,直到孩子生下來。
當然,若是胎兒是兒子的話,自然是十分受重視,這個孩子甚至會成為整個家族中著重培養之人,成年后,甚至能夠成為輔佐家主的近臣。
若是胎兒是女兒的話,那就更是大喜,因為這個女子長成之后就會成為家主嫡子、嫡孫的正妻,改善整個家族嫡系的血脈。
。。。
雖然藤原秀聞只是個落魄的浪人武士,看起來根本不可能和貴族有什么密切的關系。
但他的祖上卻的確是能夠有實力派出貴女去借種的大貴族,而他的姓氏藤原便是最好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