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府,古稱明州,因為避諱國號,所以太祖采納鄞縣讀書人單仲友的建議,取“海定則波寧”之義,將明州府改稱寧波府。
而與寧波府最東端隔海相望的便是古稱為中山洲的群島,而再向東南,距離主島不遠處便是白華山。
白華山,前朝時也被稱作補陀洛珈山,自近兩千年之前便是道人煉丹之所。
相傳西漢成帝之時,南昌尉梅福來山隱居,采藥煉丹,自此稱梅岑山。
不過這一切,待到唐代之時便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外來的番僧來山禮佛,據稱在潮音洞目睹觀音示現,至此,這里便被不少人當做了觀音道場。
而在這件事不久,倭僧慧鍔從五臺山請觀音像乘船歸國,舟至蓮花洋遭遇風浪,數番前行無法如愿,遂信觀音不肯東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側供奉,故稱“不肯去觀音”。
有了這一前一后互相關聯的故事,還有著天地之威摻雜其中,無疑更是徹底坐實了這里是觀音道場的說法。
至此之后,原本是道人修仙煉仙丹的白華山便搖身一變,成為了佛教圣地,一如那些有些同樣變道為佛經歷的名山大川。
自唐一代成為了觀音道場之后,白華山歷代以來便一直佛寺林立,僧侶眾多,號稱“震旦第一佛國”。
不過,佛國終歸還是比不得人間帝王的權勢。。。
本朝太祖實施海禁之時,命信國公湯鼎臣進山燒寺毀佛,將所有僧眾遷徙回明州棲心寺安置。
但就在數年之前,新皇登基的第一年,便迎佛回山,重新修建了寺院。
經過數年恢復,終于才使得這被稱為震旦第一的佛國,恢復了一絲絲過往的痕跡。
。。。
白十二與朱瑾萱以及胡嘯林等人,自離開廣州府后,便一路北上,終于在花費了近一個月的時間后,才終于抵達了這被稱為“震旦第一佛國”的白華山。
他們一行人舟車勞頓,自然不是為了來參觀游覽這里剛剛才重新修建完畢,看上去還沒有多少風雨痕跡的嶄新寺廟,他們趕得這么急,所為的當然只有那能夠對接下來的查案有所幫助的倭人了。
一個月前在廣州府,他們一群人與廠衛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抓住了那些走私商人,但最終的結果卻是令他們深感失望。
因為一切又回到了原點,他們根本沒有從這些走私商人的身上得到一點有用的消息。
好在,就在這個時候,廠衛與六扇門一直在排查的事情終于有了回報,才總算沒有讓朱瑾萱、白十二等人郁悶的想要殺人。
廠衛的力量與六扇門發動不少門派的力量相加,所發揮出的效果還是十分驚人的,短短的半個月時間,便查到了不少有倭人活動跡象的地區。
但想要從這么多地區里,再進一步篩選出白十二想知道的,倭人那個秘密組織高天原總堂的地址,無疑是難上加難。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時間不夠了。
按照白十二那日偷聽到的消息,這次高天原總堂召集藤原三郎這樣的總隊長集結議事,時間就定在八月仲秋這個盛大節日的時候。
因此,若是待到一一詳細探查再確定地點的話,無疑已經來不及了。
于是,白十二便決定跟著自己的直覺走,從廠衛提供的諸多地名之中,挑中了白華山這個“佛國”。
除了因為白華山是位于海上的島嶼這個原因之外,白十二之所以挑中這里,還因為他知道倭人之中信仰佛教的數量不少,尤其是武士這些有能力學習的階層,更是喜好研讀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