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能夠靜下心來批閱題本的他,所看到的第一份題本,便是那個勾起他心中諸多負面情緒,最終使得他暫時放下題本,遵從身邊太監的建議,去御花園里散散心的那一本,由江西布政司的官員送上來的題本。
而這一份題本或許天生就和皇帝八字不合,命中相克,因為想朱瑾萱傾訴了心中憋悶已久的那些話語,心情終于輕松了不少的皇帝,在看到這份題本的內容后的第一眼,眉頭便忍不住再度皺了起來,而且越往后看,他的眉頭就皺的越緊,到最后,更是差不多已經完全變成了一個“川”字。
這份題本所送來的內容能夠令皇帝如此皺眉,卻并非是因為其中稟報的是什么足以令地方震動,甚至令整個朝廷震動的大事,否則,皇帝也不會僅僅只是皺眉,而是早就命人去將幾位閣臣請來商議了。
題本的內容其實很簡單,就是彈劾寧王御下不嚴,最近兩個月以來,頻頻有寧王府的侍衛在城中作威作福,甚至公然在光天化日之下,橫行鬧市,欺辱、毆打,乃至拘押行人。
說實話,在國朝建立百多年時間的現在,因為當初太祖皇帝定下的優待皇室宗親的“祖制”,藩王已經完全成為了國朝一害。
天性純善一點,或是頭腦聰明一點的,還懂得約束一下下人,悶頭過自己的日子。
而那些天性貪婪、殘暴,或是渾渾噩噩,不懂得約束手下人的藩王,在所在的封地,欺行霸市都已經是十分輕微的罪責了,嚴重的,巧取豪奪,橫征暴斂,欺男霸女。。。罪行若是每一樣都詳細的記錄下來,那卷宗不敢說能裝滿整座太和殿,但裝滿整座乾清宮估計還是沒有問題的。
所以,雖然有不少官員會因為擔心被皇帝扣上“離間天家親情”這頂大帽子,所以不敢上題本彈劾藩王,但每年還是有不少,或是剛剛進入官場的“愣頭青”,或是天性秉直、剛硬的“茅坑里的石頭”,以及一些心中懷有某種心思的“投機之輩”會上題本彈劾藩王。
也因此,若是以往情況下,受到這一份題本的皇帝,無非也就是下一道圣旨申飭一下寧王府,便會將之扔到角落去不再理會。
畢竟,國朝百多年時間,藩王早已遍布各地,盤根錯節,不是那么輕易就能動的,更何況,在以孝悌為“核心價值觀”的本朝,若是沒有足夠服眾的理由將刀子砍到那些藩王的身上,必定會引來朝野與民間的非議。
但,幾天之前才剛剛從白十二那里得到了“相關消息”的皇帝,在看到這份題本之后,心中卻不由的立刻將其中所敘述的內容,與之前白十二與他訴說的那些內容聯系了起來。
雖然白十二出于讓皇帝不要過度擔心,以免“關心則亂”的目的,沒有將諦聽的相關情況告訴他,但卻也向皇帝說明了,作為主要抓捕對象的玄武,在洪都府城有不少手下,而且最近和寧王府之間有了齟齬,寧王府占據了上風的相關細節。
從而向他說明,玄武會如此急切的想要讓吳劍前往洪都府的原因。
也因此,在看到這份江西布政司官員遞上來的題本之后,他立刻就明白了,題本上所彈劾的,寧王府中的下人在城中橫行,肆意欺辱、毆打,乃至拘禁百姓的情況,只是表面。
隱藏在這層寧王縱容手下,欺凌弱小,欺行霸市背后的,其實是寧王府正在全力對付玄武那些在洪都府城中的屬下。
盡管如今仍舊隱藏在京城這潭深水之中的玄武,是皇帝十分想要抓出來的大魚,但比起寧王府,玄武無論是從哪個方面來看,都差的足有十萬八千里之遙。
所以,在看到寧王府披著藩王橫行霸道的外衣,已經在與玄武的爭斗之中完全占據了上風的情況之后,他才會將眉頭皺的越來越緊。
畢竟,他才剛剛同意了白十二的那個將吳劍當做是暗子,潛入寧王府的計劃,需要玄武的全力“支持與配合”,如果玄武在這個時候掉了鏈子,那白十二的計劃豈不是還沒有開始就要失敗了,而他豈不是也完全徹底喪失了這一次能夠一窺寧王府其中虛實的機會?!
寧王府作為如今他心頭的一根刺,他自然是不愿看到這種情況發生的。
“去讓莫斌過來見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