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第四輪,荷蘭出場的是勞模庫伊特,他也成功命中。
而英格蘭這邊,出場的是帶著隊長袖標的魯尼。
“韋恩出場了,這個點球如果罰不進的話,那我們就要輸掉比賽了。”
“之前他罰丟了那個可以絕殺比賽的點球,現在希望他能頂住壓力,幫我們把晉級的希望繼續保留住。”
雖然英格蘭解說對于魯尼都是怒其不爭,但是這種時候,他們也只能繼續為他加油。
場邊的霍奇森此時也非常緊張,他的手甚至都有些發抖。
其實霍奇森是并不想讓魯尼出場的,畢竟他剛剛才罰丟了一個關鍵點球,心態上恐怕不夠好。
但是魯尼自己要求出場,他還想要繼續證明自己,所以霍奇森也選擇了相信他。
不過霍奇森還是安排魯尼作為第四個出場,并不是壓力最大的第一個或者第五個。
但沒想到陰差陽錯之下,這個順序上的魯尼還是成為了焦點,成為了決定比賽的關鍵。
這一瞬間,霍奇森突然想起了主動要球下場的李成龍,他回頭看了一下,發現李成龍正坐在替補席上老神在在,作閉目沉思狀。
“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霍奇森如此想著,但就在此時,球場內突然喧嘩起來,有歡呼聲,也有嘆息聲,還有咒罵聲。
霍奇森回頭,看到魯尼正低頭站在禁區內,就跟十幾分鐘前踢丟點球時一樣。
荷蘭全隊都則興奮的沖向球門,瘋狂擁抱自己的替補門將克魯爾。
“比賽結束,比賽結束!!”此時荷蘭解說已經在放肆大吼起來。
“克魯爾又立功了,他撲出了魯尼的點球,他成為了球隊的英雄!”
“魯尼在接連十幾分鐘的時間內罰丟兩次點球,他真是我們荷蘭人的好朋友,他絕對是真正飛翔的荷蘭人。”
英格蘭解說則是再一次對魯尼破口大罵起來。
“魯尼這個混蛋,他到底在干什么?”
“他再一次把點球踢丟了,這次雖然他沒有直接把球踢向看臺,但他踢了一個非常糟糕的半高球,這簡直就是故意向對方門將手里踢。”
“難道他就不能命中一次,命中那該死的點球!!”
“完了,我們出局了,我們又一次倒在了點球大戰上,世界杯上第四次倒在點球大戰,國際大賽上第七次倒在點球大戰。”
“點球大戰絕對是足壇最失敗的發明,德國人發明了這個該死的東西,然后讓我們一次次輸在這上邊,而他們每次都能贏。”
最早的足壇確實是沒有點球大戰的,所以在一些必須分出勝負的比賽中,如果打了加時賽還是戰平,就會選擇擇日重賽。
如果重賽中還是打平的話,甚至會選擇猜硬幣、抽簽等方式來決定勝負。
這是非常讓人詬病的,足球比賽居然要用猜硬幣、抽簽這種純賭運氣的方式來決勝。
于是一個德國裁判集思廣益之后,發明出了點球大戰這種東西。
雖然也是在賭運氣,但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在用足球的方式來決勝。
不過最早國際足聯并不承認這種決勝方式,一直到了1976年的歐洲杯上,點球大戰才第一次被正式比賽所采用。
然后當年的歐洲杯決賽,正好就是120分鐘打平,點球大戰第一次在重要比賽中使用。
更有意思的是,當時的決賽雙方是德國對陣捷克斯洛伐克。
那時候很多人都在嘲諷德國,認為他們用自己發明的東西把自己給套住了。
德國的實力是要明顯強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如今按照原來的規矩進行重賽的話,德國明顯才是勝面更大的一方。
而進行點球大戰的話,誰輸誰贏可就不好說了。
結果也正如很多人樂意看到的那樣,實力更強的德國在點球大戰中輸給了捷克斯洛伐克,無緣衛冕。
要知道1972年和1980年都是德國拿下歐洲杯冠軍的,要是1976年也順利拿下,德國人將會是史無前例的歐洲杯三連冠。
從這里看,德國人確實像是自己把自己套進去了。
但自那次決賽輸球之后,德國人似乎就打通了點球大戰的任督二脈,接下來在國際大賽中點球大戰五戰五勝,再也沒輸過。
德國人在點球大戰中六戰五勝,而英格蘭八戰輸七次。
所以英格蘭人確實有抱怨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