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傲軒的宅子早就建好了,雖然材料沒有之前的貴,但是所有的東西都是按照以前的樣子做的。
甚至連以前老爺子的床鋪,也是老樣子,不過卻少了一些意思。
宅子每到了晚上,都會有一輛馬車停靠,然后就有了一個守夜人。
茅草山頂的草棚子依然在,但是已經好幾個月沒有住人了,風兒一吹,蕭條感十足。
坪壩子上已經荒廢了很久,留有一條若隱若現的小道,一直從上山來路延伸到藥園旁邊,然后一直到后山的一處懸崖邊上。
進了懸崖洞,到處都是蜘蛛網和青苔,亂糟糟的一片。
進洞的路也潮濕得緊,從洞口一看,除了一雙小腳印之外,就只剩下濃濃的幽深的恐懼感。
從洞口深入之后,漸漸變得狹窄起來,最后陷入無邊黑暗。
大致走了從后山到藥園的距離之后,才會有光,而此時整個山洞就開始空曠和干燥起來。
再往里走,是往下的臺階,非常新鮮,是剛鑿出來沒多久的模樣,經過一條地下河之后又有臺階開始上升,沒多久就到了一處巨大的石洞。
空間之大,超過了整個茅草山的橫面大小。
除了邊角的地方和中間的大石頭上有了雕刻的痕跡之外,大多數都是原生態的模樣。
中間大石頭有好幾塊,其中幾塊被雕刻成了書架的模樣,上面也堆滿了各種各樣的書籍,這都是鐵匠回來之后帶來的初級修行手記。
其中小一些的石頭都變成了床鋪、案桌、餐臺等。
整個山洞內沒有了之前的石頭,只有一面有些砸痕的墻,還有兩個人。
鐵匠坐在石床上閉目養神,而李傲軒則是在案桌上翻閱著書籍。
其實桌子上空空如也,只有李傲軒手里拿著的一本書《筋脈穩固術》。
書上有記:脈如力行,力隨脈出,合二為一,本為一體,方能成就武者最傷之力。
這是整本書的要義和概括,詳細的細節其實李傲軒在之前還沒有看書的時候就在做了。
除了鐵匠的指導,還有李傲軒自己的靈性和理解。
隨著李傲軒對修武領悟的加深,更多的修行靈感就如剛被挖掘的泉水一樣,嘩啦啦一起迸發。
李傲軒能感受出來,也為自己的聰明勁高興,雖然不認為自己是很聰明的人。
奈何讀書少,只能這樣形容,要是文人一看,自然就能有“福靈心至”、“文思泉通”之類文縐縐的詞來形容李傲軒此時的狀態了。
為了怕自己有遺漏的地方,所以這些基礎書籍還是需要翻閱的。
人的筋脈眾多,除了通向四肢和大腦的主干道之外,全身上下里里外外都存在著筋脈。
練力即為修武,身形動作和力道,牽引著全身的筋脈鞏固自身和骨肉的韌度,同時也加強整個人的力與形。
簡單地說就是身與力合,力與形合,形與身合,最終三者入神。
道理比較簡單,鎮上好一點的武館都會這樣說。
但是修行不一樣,修行重在修身修形,最后修神。
鐵匠在回來的時候經過與李傲軒的對陣之后發現,這小子竟然在短短兩三年,達到了武者四段!
就在剛才,李傲軒成功進入了武者五段!
雖然在近三年的時間能有如此成績不算是最快的,但是別忘了,修力的時間僅僅只是一年的時間而已!
這樣的進度放在整個天下,誰人不震驚?
鐵匠已經忘記這茬了,完全習以為常了。
讀書考試以六十分及格,武者修行同樣是以六段為分水嶺。
武者這十段雖然看似完全是在修力,但是質變的過程和展現出來的能力是非常明顯的。
一個天才三十歲入武王,就算十歲開始修行,平均一年一個半段,但是并不是這么算的,因為后期一段要比一段難。
天下宗門乃至整個修行界,判定武者段位的標準就是當初媚娘給李傲軒絮絮叨叨的標準。
作為武修,全身上下都是武器。
武者期間,整個修士的身體強度、力道和速度,就是判定武者段位的標準,而且是全身大部分能用上的地方都是需要檢測的。
而此時李傲軒要做的,就是向著六段進發!
作為分水嶺的六段,對修士的主要考驗就是在速度達標的情況下,力度和準度的掌握!
反觀靈修的那些術法,李傲軒只有羨慕的份,遠遠要比武修來得莫名其妙和花里胡哨。
偏偏殺傷力還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