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他積攢更多的銅錢又怎么樣呢?
大家手上沒有銅錢的時候,會回到錢還沒有誕生的時候一樣以貨易貨的狀態,頂多是給人造成了一些不便,而當天下只有于秋一個人手上有錢的時候,它的價值,就很不好說了,大家認它,它才有價值,大家不認它,它就啥也不值。
“可是,你大量的出手貨物,導致長安市面上出現錢荒,各個商品大幅跌價,長此以往,會傷害很多人的利益,他們會聯合起來抵制你。”李世民再度提出難題道。
現在他已經不糾結于秋是怎么搞出來的新東西這個問題了,而是考慮起了整個市場的經濟。
于秋將自己手中的賬冊推向李世民道,“物價下跌,這是市場的供需關系決定的,你只看到了長安的錢荒,卻沒有看到,因為長安的錢荒,而盤活了多少地方的經濟,讓多少百姓掙到了錢。
而且,長安真的鬧錢荒了嗎?
我覺得還遠遠沒有到那個程度,就我對各大世家儲備的錢財來判斷,頂級規模世家,崔盧王鄭李這七家,可以用于交易的資產至少有三千萬貫以上。
規模稍微小一些世家,如弘農楊氏,長安韋氏杜氏,河東裴氏,蜀中黃氏等,家中至少有兩千萬貫以上可以用于流通交易的資產。
再稍微小一些的世家,如淮南道的朱陸顧張,山南道的蔡黃習鄧,山東的孔魏田孟等等等等數十家,每家可用于交易的資產,都在千萬貫以上。
自秦漢以來,中原王朝官府和民間開礦鑄錢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時間,具體開發鑄造了多少銅料,沒有誰能算的清楚,這些錢,多數都是歸到了這些傳承數百年以上的家族手中,他們現在不將錢拿出來花用,只是因為他們發現自家的財富已經呈凈流出狀態了,需要控制。
不過,這不是他們想要控制,就控制的住的,因為他們不能忍受別人比他們用的好,而且,不能忍受自己所持有的資產一直跌價。”
李世民光是靠聽,還不能完全理解于秋所說的意思,不過他將于秋推過來的賬本看過之后,卻是明白了一些。
這是闞棱在運河沿線州縣的采購賬本,由于需要制作大量的芙蓉香皂和蚊香,還有罐頭,麥芽糖,果干豆干等零嘴吃食,河北本土產出的原材料根本就不夠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這種收購都將持續。
以往,河溝里長的到處都是的艾草,根本不值錢,可現在只要有老百姓將其割回去曬干了之后,就能夠挑去碼頭換錢,一擔可以賣到過百文的價格。
以往長在山間野地里的薄荷,現在只要將其采摘曬干了之后,在碼頭上就能賣到三十文一斤。
再有如各種香味的花瓣,各種地方產的水果之類的,原本老百姓無法賣出去換成錢的東西,都能輕松的在碼頭上賣成錢了,于秋將這些原材料收上來,制作成商品,在長安賣到的錢,有將近一半是分散到了運河沿岸的百姓手中,這恰好證實了房玄齡之前的判斷。
而李世民想要說的是,“你用來對付那些世家的手段,不會就是賺光他們的錢,讓他們變成窮光蛋吧!”
于秋笑道,“我剛才說了,他們手中累積的錢很多,我要是這樣慢慢的賺,就算賺到我老死,恐怕也賺不完,所以,我還有很多其它手段,你慢慢等著瞧就是了,肯定不會傷害到你們李唐對天下的統治的。
不過,他們為了防止物價持續下跌,可能會有一些謀算,你如果當政,須得注意。”
李世民在腦海里稍微設想了一下,什么謀劃能抬升物價,便立即驚出了一頭冷汗。
因為答案是:戰亂,瘟疫,天災等。
他們隴西李氏靠近邊陲之地,這些方法基本用不上,可是,中原世家……
難怪,自晉以來,隨便一個小叛亂或者一個小災難,就會搞的一發不可收拾,原來,是這些中原世家門閥為了中飽私囊,在其中使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