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位者的顏面和威嚴很重要,尤其是像突厥這樣的崇尚實力為尊的游牧民族,頡利出了這樣的丑,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威嚴喪盡,他屬下各個部落的酋長以后將不會再那么聽他的話了。
而少了他在場,會盟的細則問題,就好確定的多了,越冬場的建設問題,主要是各部派多少人手在哪個場幫忙干活,攤牌多少牛羊食物提供給干活的人食用的問題。
在于秋承諾,出了人手和牛羊牲畜的部落,可以在越冬場修建好之后,將所其折算成費用,抵扣各部牛羊在越冬場所越冬產生的費用之后,大家對此就不抗拒了。
一百只羊,在每年第一場雪下來到次年冰雪融化的五六個時間里,存放在越冬場的羊圈里,由越冬場提供草料吃食,只需要繳納十頭羊作為費用,這個價格在突厥各部的酋長看來是很公道的。
畢竟,一百只羊如果安全的過冬,次年至少能夠繁殖出好幾十頭羊出來。
而在越冬場修建過程中,任何提供了一個青壯男丁,幫忙干了半年活的部落,都能在之后的過冬費用結算中,減少兩百頭羊,等于是這個青壯在這里干半年活,就掙到了二十頭羊,這讓各部酋長也覺得比較劃算。
畢竟,青壯男丁在部落里是會消耗食物的,而在這里干半年活,不僅不消耗食物,還純賺二十頭羊,一年的話就是四十頭羊,至于放牧這樣的活計,現在本來就是那些婦孺在干,這也是突厥人為什么要在打草谷的時候消耗掉一些男丁的原因。
依此類推,突厥各部的酋長認為,牛馬等其它牲畜也應是按照這樣的比例收費,他們知道牛馬的食量比羊大兩三倍,但卻忽略了,牛馬的價格,比羊貴幾倍,甚至十幾倍。
至于提供吃食方面,也很簡單,各部提供多少,到時候抵扣回去多少,于秋這么給這些酋長們說完之后,所有酋長都以為自己并沒有因此遭受損失,畢竟,會補回來的嘛!
而實際上,修建越冬場的大部分人手,和所有伙食的消耗,都是突厥人自己提供的,于秋只是出了技術,派一些人過來組織一下,就能得到四個每年至少都會為自己創造超過數十萬頭牛羊收入的產業。
修建方面的和主營業務方面敲定了之后,就是其它貿易方面的問題了。
這里,李世民有不少話說,朝廷可以允許大部分物資在這里交易,但是有些物品必須管制,限量銷售,尤其是鐵器,只允許售賣少量生活工具方面的,兵器鎧甲嚴格禁止買賣交易。
而且,越冬場必須要允許大唐所有的商賈來此貿易,洺州方面負責越冬場所的管理,可以在越冬場所內修建鋪面,租售給這些商賈,平常可以管理他們的經商行為,但也必須保障他們的安全。
這一點,于秋只是在限量方面跟李世民有交涉,武器兵器確實應該禁止交易,但糧食和鹽,他覺得未來要逐步解除限制,價格也交給市場供需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