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不到一年的時間,洺州的商品,就已經成為了長安兩市的風向標。
餐飲,服飾,和家居百貨本就已經是兩市營生中的主流三大板塊了,現在,洺州卻是要進軍牛馬牲畜,造車,和制藥三大行業,這就會讓更多長安原有的商戶招架不住。
李世民是個聰明人,他很快就看出了三輪車的妙處,因為蹬車的,只是親王府里一個普通馬夫,他只跟著王猛帶過來的人學習了一天騎車的技巧,而且他的身材并不算高大,力氣也很一般。
可是,就這么一個人,蹬著這輛車,卻是帶著他們一家三口,從皇城里來到東市轉了一整圈,而且并沒有感覺到它很吃力的樣子。
要知道,一匹馬,馱著三個人,這么轉悠近一個時辰,也是很累的。而一個人起碼趕車照顧牲畜的功夫,沒有兩三年時間,根本練不好。
而且這車,能大大的減少牛馬牲畜的使用量,使得更多的牛馬牲畜回歸農耕,投入到生產中去,這是李世民坐在三輪車上得到的第一個結論。
至于他得到的第二個結論就是:于秋的東西,真的不能隨便收,凡是收完,最終得利的肯定是他。
相信用不了多久,洺州產出的這些自行車,就將會在長安市面上流行起來,‘流行’這個詞,他還是最近聽自己的王妃長孫氏提起的,她經常逛于氏成衣鋪,買一些新貨送到后宮去,孝敬李淵的妃子。
大家都喜歡用,大家都在用,就是流行。
第三個結論就是,想要謀取利益,就必須注重工商業,讓他比較郁悶的是,自己反應的有些遲鈍了。
前幾日他去工部查閱戶籍的時候發現,長安工戶在籍的,居然只有不到一千戶了,整個關中,也不到三千戶。
因為這些工匠們,都跑到洺州去了,而且,不光只是長安和關中的工戶,就是洛陽和沿運河州縣的工戶,也有大量流失的情況,洺州原來只聚集了五十多萬人口,即便加上于秋從葦澤關帶回去和沿途從河北州縣收集回去的百姓,也不過六十來萬人。
可現在這個數字已經不準確了,年后,洺州的常住人口絕對超過了六十五萬,多出來的幾萬,就都是最近幾個月陸續去到洺州的工匠。
整個大唐才多少工匠?
不到十萬戶左右而已。
洺州直接收攏了好幾萬過去,已經等于將大唐的工匠拉走了一大半。
他用對外銷售商品的盈利,以每月幾貫錢的高薪養活著這些工匠,使得這些工匠們,對于在洺州的生活很滿意,沒有足夠多的錢,根本拉不回來。
因為,洺州本土的物價,在有條不紊的降低,每個月幾貫的收入在長安的生活或許不怎么樣,但是在洺州,基本衣食不愁了,因為大多數人,只要工作,就有大鍋飯吃,還有不錯的工衣,房屋分配。
最郁悶的是,李世民讓將作監和秦王府的工匠對于洺州出品的商品的山寨仿制,完全宣告失敗了。
有些是原材料方面的原因,有些是技術方面的原因,還有一些,是設計方面的原因,總之,弄出來的東西雖然比原有的東西有進步,但是和洺州產出的東西相比,隔著一個大層次,基本上都是沒有掌握到精髓或者核心部位技術,哪怕是最簡單的炒菜技術,都是這樣。
因為他沒有于秋從后世學來的快速教人上手工作的先進思維。
“夫君出神了么?父皇在喚你呢!”看到李世民久久的保持著一個坐姿不動,神游物外,秦王妃長孫氏推了推他的手臂道。
“哦!是么,我這就過去。”李世民回神之后,從三輪車的軟毛坐墊上站起來,被軟毛靠背焐熱的后背吹了一陣涼風之后,頓時就讓他清醒了不少。
“父皇喚兒臣何事?”李世民來到停在于氏糖水店門前的李淵乘坐的五輪車面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