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國的政治開放到了什么程度?
只要不涉及軍事機密之類的,即便是最高級別政治會議,在場地允許的條件下,一個夏國的普通小老百姓,也可以到場旁聽,甚至,他們還生怕百姓們不知道他們做出某一項政策,是處于什么考慮,做好了之后,大家能得到什么好處。
所以,幾乎所有重大的會議,有哪些議題,哪些內容,如何討論通過的,在夏國人民日報上,都有詳細的刊登,讓百姓知道其所以然。
當所有人都了解,并且理解支持的時候,一件事情,做起來就簡單了。
同樣是開一道溝渠,在李唐各個州縣的官員做起來,基本不能走最捷徑,省錢的路線,要先看看沿途會占哪些人家的地,權貴,大世家的,不能占,然后,規劃出一條并不科學,工程量更大,更耗時耗力的線路。
而且,溝渠開出來,保障的是各個權貴,世家大戶的田地的灌溉,老百姓,出完力,你就哪涼快哪待著去吧!就算水渠正好走你家田地旁邊去,能不能引水灌溉還是個問題呢!因為,下游要是有權貴,你在上游引水,人家直接就派人打過來了。
在夏國做起來,則完全不是這樣的,這邊沒有什么權貴,階級之分,大官家里的田,和小老百姓家里的田,在執政官的眼里,都只是田,他們會按照實際使用效率,工程量來考慮。
即便是自家有一部分田地由于開溝被占了,他們也是舉手歡迎的,除了因為田地被占,民政署肯定會補上之外,溝渠從自家田地里過,也會更加有利于自己灌溉。
少種一點點,可能多收一點點,老百姓的賬,都算的過來。
而從開溝這一個問題,可以看到方方面面的問題,這是善于觀察的李秀寧,在幫助于秋管過了一段時間的事之后,摸索發現的道理。
夏國的政治效率高,管理科學,官員與百姓直接接軌,他們熟悉了解所有人心中的期盼和愿望,能夠非常直接的解決百姓們生產生活中所需要解決的切切實實的問題,百姓親他們還來不及呢!怎么會反對他們呢!
用后世的話來說,就是官員與民眾打成了一片。
而李唐現在的模式,是由士大夫當官掌權,他們這些人已經脫離了群眾,自然是管不好群眾。
這一點,在夏國學過政的房玄齡和杜如晦,還有長孫無忌,都有所領悟,所以,在李秀寧講完了之后,他們打了很多種比方,舉了各種實例,來證明李秀寧說的是有道理了。
當然,有道理歸有道理,如何改革,還得慢慢來。
以夏國目前的條件,一個老百姓只需要成功脫盲,基本就可以管好一個村,甚至一個里,他們這邊可不行。
首先,朝廷治下州縣的百姓,大多還是文盲,還不知禮,也不知理,你講一些因為所以的東西,他們未必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