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袋里面有東西?你說的是知識吧!”李淵反應過來道。
“對,就是有知識,這些小年輕的腦子都很活,學東西很快,你瞧著吧!今天晚上回去,明天這個小張署官,就能把咱們今天提的所有意見綜合起來,理出一個章程來,要不了多久,他還能把所有項目的規劃都做好,并且,將各種消耗,預算什么的,整的清楚明白的,讓住建部的主官一目了然,只要這些規劃設計與夏王殿下的大規劃不沖突,最多半個月,各處建設就可以開工了。
畢竟,他們都是當年在寡婦村的時候,跟著夏王做事成長起來的,也就比在夏王的山莊里由夏王親自教導成長起來的那些孩子,差了那么一絲絲。”蔡老七用手指比劃一個極小的縫隙道。
“就這都還比不上于秋親自教導出來的孩子?”李淵有些詫異道。
當年,于秋挑選了一千多個七八歲左右的孩子進山莊學習,那些年齡大一點的孩子,則是沒有機會進山莊。
然而,這并不代表他們不優秀,三年多的時間,他們一直都是跟著洺津渡的建設,洺京城的建設走過來的,這使得他們在見識上,遠超過一些普通百姓。
而且由于他們很年輕,接受模仿能力強,不說在能力方面有多厲害,至少在思維模式上面,他們是跟著于秋在走的。
所以,今年他們上崗了之后,表現出來的能力都十分不俗,至少,各個縣的百姓們是比較服他們的。
然而,在李淵的眼里,卻沒有這樣的概念。
他并不知道,一個孩子要多厲害,才算是厲害,反正,就他目前見過的幾個夏國的孩子,是有些頑皮,且無法無天的,因為,那是作弄過他的憨子和大頭他們。
當然,如有一天他們知道了這幾個孩子的戰績,和他們在夏國做的各種事情,恐怕會大吃一驚。
見到李淵有疑惑,蔡老七頓時又吹上了,道,“被夏王殿下教導出來的孩子,即便是在洺山書院,也是各個班的班干部,我家大郎的娃,就是我那大孫子,今年就在洺山書院讀二年級了,那個聰明勁,我跟你說,用三國演義的里面一句話叫做什么來著,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才二年級,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了?”李淵從詫異轉為懵逼道。
他記得,二郎李世民老早就把長子李承乾送到洺山書院來讀書了,現在應該也是讀二年級,那豈不是說,李承乾已經到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程度了?
某種程度上來講,還真是,即便是像朱榮這樣的營級軍官,也不得不附和蔡老七贊那些孩子們幾句。
因為從去年底于秋回到夏國開始,夏國境內任何的大工程,大事情,都少不了洺山書院那些孩子的身影。
他們都是妖孽,而那些跟著于秋從山莊里走出來的孩子,更是妖孽中的妖孽,他們這些人從現在開始就已經很明確的知道,未來,引領夏國向前走到更高的高度的,肯定是這些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