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點頭道,“肯定會。”
“這不就得了,登州想要做海洋貿易,需要大型的碼頭,良好的倉儲,你在這些公共事業上面用一點小小的投資,就能引入很多資本來投資。
比如,將修建的海港碼頭公司化,朝廷出地,出人手組織規劃,你們皇室出一小部分錢,占一定比例股份。
有意向的出資人,按照出錢的多少,占大部分股份,并且招募負責經營的管事來經營,對股東負責,今后碼頭建成了以后,停泊收取的盈利,按照股份分配給所有股東,你說,有沒有人愿意投錢去賺取那些盈利收益?”于秋攤手給李世民打比方道。
“如果,將登州設為免稅區,那么,肯定是有很多人愿意投錢的。”李世民點頭道。
“這不就結了?有暢通且免稅的碼頭,有人口聚集,那么,所有想做產業的人,就都愿意往這些地方去了,這些地方的經濟,是不是就起來了?”于秋笑道。
“我怎么覺著,這是你為了夏國的各個產業免稅,和找更多的廉價工人的一種手段?”李世民皺著眉頭想了半天之后道。
“沒錯,這就是我的手段,但是,這些手段,能夠幫你迅速發展出幾個產出巨大的口岸城市,你是拒絕呢?還是答應呢?”于秋絲毫不遮掩的笑道。
夏國產出的東西再好,它也地處中原腹心,將所有產品的生產基地都放在夏國,那么,原材料運進來,再從夏國將這些原材料做成的商品運輸出去的時候,就會增加很多的運輸成本,尤其是重貨和大物件。
所以,于秋才耗巨資,在長江的出海口,打造上港經濟特區,與嶺南馮盎交好,合作很多項目。
現在,夏國的工人逐漸成長起來了,已經不滿足于過往的那些賣力氣賺錢的活計了,甚至都不滿足于現在的收入了。
所以,一些低端的,附加值少的,只是用來解決就業問題的產業,就可以放在其它地方去做了。
分散的擴大產業,能夠讓更多的人走上管理崗位,獲得更高的收入,增加各個集團的營收。
比如,將各種食品,藥品廠,直接開在與西南和吐蕃交界的巂州,那么,那邊產出來的原材料,就不需要往返夏國近萬里的運輸,還能免稅,還能在生產環節,大量使用更加廉價的巂州本地勞工。
同樣,如果將銷售往西北地區,甚至鄰近的幾個西域國家的布料,皮貨等等的工廠,直接放在朝廷在吐谷渾舊地設的寧州,那可是能省去陸地上來回幾千里的運輸,其中的成本,人力,稅收,能節省多少?
更遠的,如交州,新州,那就更加不用說了。
可以說,李唐的經濟特區一旦按照于秋的要求設立起來,夏國各個集團的盈利,至少會陡增一倍以上。
而李唐,則是因為有這些集團產業的投資,得到七個經濟繁榮,而且基礎建設不斷因為商貿的發達,人口的集中,而完備的大都市,是兩利的局面。
“我,答應。”
李世民回答了于秋之后,面帶懇求之色的看向了李淵。
因為他知道,一旦朝廷這么做了,未來,也會走上一條和夏國一樣,經濟騰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