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龍修煉出的三十顆源星,都是從飛龍劍法而來。三十顆源星,每一顆都在配合著飛龍劍法變化。
飛龍劍在他源力激發下,化作一道曲折流轉電光,向著袁虎激射而至。
袁虎也不禁贊嘆,李洪龍的劍法果然老辣之極。
要說劍法精妙,唐歌遠勝李洪龍。甚至源力層次上,也不比李洪龍差多少。
但是,在實戰之中,唐歌的花招就太多了。她要對上李洪龍,絕沒有勝算。
李洪龍如同電光的一劍,不但有精妙變化,更有迅疾之勢,和斬殺一切的殺氣。
換做幾天前,袁虎根本看不透這一劍虛實變化。他只能靠著不怕死去硬拼。
現在,袁虎劍法大進,在境界上穩穩壓住李洪龍。
李洪龍這一劍雖然精妙,比起常樂劍客就是幼兒涂鴉,不值一提。
袁虎對飛龍劍法雖然不熟悉,卻瞬間就看清了曲折劍鋒變化,看清李洪龍體內源力變化。
說用看也不準確,應該是一種精神感應。
在袁虎的識海內,李洪龍呈現出半透明虛影狀,他周身三十顆源星在不同位置閃耀,一道道運轉的源力光線最終匯聚到劍鋒上,驅使著劍鋒變化。
嚴格來說,這應該算是袁虎從常樂劍客身上學到的劍意。
當然,只是個殘缺版本。或者說,只是讓袁虎學會了一點使用精神力量的技巧。距離真正的劍意還差很遠。
就是這個小技巧,也足以讓袁虎和李洪龍拉開質的差距。
哪怕李洪龍也掌握同樣的技巧也沒用。袁虎因為吸收了本源神晶,煉成神級分身術,精神力量強大的不可思議。
從量上來說,一百個李洪龍都比不上袁虎。袁虎只是掌握了一點點小技巧,立即就有了本質飛躍。
神以知來,知以藏往。
這句話是秦風說的,是對傳奇境界的形容。
意思其實很簡單,就是傳奇強者能感應到即將到來的眾多變化,他們能記住一切需要記住的經驗、知識。
袁虎雖然還沒達到這個境界,卻也差的不多了。
李洪龍的劍未到,袁虎已經明了他所有變化。只是這一點,他就已經穩操勝券。
袁虎迎著飛龍劍雙肩微動,做出左右搖晃的姿態。實際上,他只是肩部肌肉迅速抖動了一下。
李洪龍本能判斷袁虎要左閃,曲折劍鋒猛然一彈,向左前方突刺出兩尺。
同一時間,袁虎側身右閃。
冷銳的飛龍劍鋒,幾乎是貼著袁虎胸口擦過去。
直刺如電的劍光太過冷冽,周圍的學員幾乎都以為這一劍刺中了袁虎。不少人都興奮的瞳孔大張,準備開口歡呼吶喊。
余軍等幾個飛龍武館高手卻感覺不妙,這一劍失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