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爾福最近確實遇到了麻煩,就是宇文飛所說的,和雪樂山之間的糾紛。
說起來,維爾福和雪樂山,兩者曾經也是親密無間的好戰友,有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蜜月期”的。
但最終,還是因為利益翻了臉。
這件事,就要從維爾福剛創建開始講,當初如果沒有雪樂山的幫助,或許也不會有現在的維爾福。
維爾福是加布紐維爾和哈靈頓兩人在1996年創立的,公司創建之初,G胖他們想自己開發引擎,但是在看過卡馬克的Quake1引擎之后,頓時驚為天人,感覺這就是自己夢想中的游戲引擎。于是決定向id索取授權,在其基礎上再開發游戲。
當時作為他們引薦人的是曾經讓比爾·蓋茨親自挽留但是還是跳槽到ID公司的亞伯拉什。亞伯拉什和ID老板卡馬克關系非常好,兩人都是計算機圖形學界的大牛,所以紐維爾和哈靈頓順利見到了卡馬克。拿到引擎授權的過程也相當順利,但是ID的所有人對他們倆的公司都不太看好。
一個問題解決了,下面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公司的名字呢?加布紐維爾和哈靈頓冥思苦想,試圖找到一個讓人印象深刻,但是又不會有負面影響的名字。Valve!就是它了!維爾福終于出世了,開始了自己的傳奇經歷。
萬事俱備只欠人才和發行商了,那個年代,游戲發行可是一個大麻煩,再好的游戲,如果沒有一個有實力的發行商,那么玩家根本沒有機會接觸到你的游戲。
加布紐維爾親自出動邀了當時在大學送外賣的約翰·古斯里和史蒂夫·邦德,兩人隨后都從學校退學。公司基本成型之后他們又開始到處挖人,微軟也沒逃過他們的搜羅。
人員配備齊全之后,發行商的選擇又一次讓紐維爾開始頭疼。不過有福之人不用愁,曾經準備以二百五十萬美元股票買下id(但是被id拒絕了,因為他們想要現金)的雪樂山伸出了橄欖枝,可以說雪樂山的威廉姆斯夫婦的確有一雙慧眼,兩次的選擇都相當準確。雪樂山不光承擔了維爾福的發行工作,而且為他們提供了不菲的游戲開發資金。
維爾福的人才和資金、發行問題都解決了,接下來就是要開足馬力,開發游戲了。
但是事情并沒有那么順利,因為投資商雪樂山的要求很苛刻,超越Quake!
那可是雷神之錘!
一款讓游戲從2D跨越到了3D的劃時代作品!
單靠游戲圖像技術和卡馬克拼?
那絕對是癡人說夢,哪怕G胖和哈靈頓也是天才程序員,但他們很清醒地知道,自己在圖像技術方面并沒有資格去和卡馬克比較,那無異于螳臂擋車。
于是Valve決定在游戲背景和情節以及玩家的融入感上下功夫。id的Do、Quake追求速度感和游戲感,所以卡馬克說過:“射擊類游戲的背景就像小電影里面的情節,雖然要有,但是不是最重要的。”這句話也成了一句經典,被游戲界的人士津津樂道地議論了許多年……
不過Valve試圖打破這一禁錮。G胖花了不少錢,委托著名作家MarcLaidw為自己的游戲創作劇本,于是就有了后來大名鼎鼎的主人公“GordonFreeman”和《半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