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性價比高,生意非常的興隆。當時,日本產的手機鋰電池8美元一塊,比亞迪只要2.5美元。
很快,比亞迪的客戶包括摩托羅拉、愛立信、飛利浦、波導等等國內外手機廠商,成中國排名第一的充電電池制造商,王總被稱為“電池大王”。
2002年7月,比亞迪在香江主板上市,募集資金16億港元。
公司市值過百億!
比亞迪算是走上了巔峰。
按說,王總應該集中精力和財力,繼續在充電電池領域發力。因為那時手機市場井噴,對于充電電池的需求極大,市場還遠未飽和。
但王總偏不,他要去造車!
2003年1月22日,電池大王突然進軍汽車行業。
當天,比亞迪宣布以2.7億購入秦川汽車公司77%權益,并且在很短的時間內持續增持,最后達到92%。
面對市場上,以及公司投資者們的不解,王總沒有諱言自己的意圖,他公開宣布“西安秦川可作為進軍電動汽車市場之切入點。”
比亞迪要造車了!
而且是全電動汽車!
這消息就太震撼了,因為造車行業可不是一般公司能夠進入的。
對電池大王造車,當年各界都無人看好。
電動汽車不是沙發上綁電池、裝電機,下面安輪子、上面加頂棚,再安個方向盤就行。
汽車是典型的資金密集、技術密集型產業。而且2002年比亞迪凈利潤不過6.58億,造車技術更無從談起,憑這么點實力就敢造車。
當時有媒體說:“比亞迪造車是無知者無畏的不知深淺的大冒進”。
2004年的比亞迪,正式面臨著最大的難關……
花了高價請外國設計公司研發出來的車型,拿到手后,公司內部就沒有通過。
因為大家都感覺這車型太丑了!
王總就面臨著兩難的境地,一邊的花了一億多請專業公司設計出來的車型。
另外一邊,是可能不被市場認可的風險。
就在這時,他接到表弟的電話,說飛總同意他去拜訪了。
王總喜出望外,他一直想見飛總,目的就是想在造車這個事情上,聽聽飛總的看法。
因為在新一代的企業家中,王總認為目光最長遠,也是最精準的,非飛總莫屬!
………………
宇文飛同意見王總的第二天下午,就接到了電話,王總已經來到魔都,現在就在科技園外。
他有點驚訝對方速度如此之快。
不過也沒關系,就讓佩兒下去把人接了過來。
沒多時,宇文飛辦公室的門被敲響,佩兒帶著一個中年矮胖的男人走了進來,應該就是王福生王總了。
大名鼎鼎的王總,有點不修邊幅,一身肥大的西服,手里拎著一個鼓鼓囊囊的手提包,皮鞋上還有不少灰塵。
看著宇文飛辦公室里那厚實松軟的羊毛地毯,王福生有點拘謹,偷偷抬起鞋子,在褲腿上蹭了蹭。
宇文飛笑著迎了上來,“王總是吧,歡迎歡迎,來,過來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