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建文對木料這一塊也是有所涉獵,一眼就瞧出那個木箱是用花梨木做的。
“張老師,這箱子有什么說道嗎?”
“箱子沒什么好說的,只是這箱子的主人,卻不是一般人。”
聽到這話,鄒建文就知道這箱子有說法,問道:“跟我說說唄。”
張大眼將箱子轉了個方向,見到一個磕碰過的傷痕,才說道:“果然沒錯,就是吳老六家的那口箱子,只是不知道這里面的東西還在不在?”
吳老六是誰,這箱子有什么秘密,鄒建文不得而知,心里就跟被貓爪子撓一樣的難受。
可是張大眼完全就不顧及自己的感受,而是打開箱子,將里面的物件一件件的取了出來,小心地擺在了地上。
等到箱子完全被騰空,張大眼才松了一口氣說:“你小子的運氣真太好了,那東西還在。”
“什么東西還在啊?”鄒建文不解,問。
張大眼指了指箱子,說:“你能從這箱子瞧出什么不對勁的地方嗎?”
鄒建文圍著木箱轉了一個圈,還真讓他看出了一些端倪,這箱子的底層似乎要比普通的箱子厚實許多。
“這箱子的底板有問題。”
“沒錯,這木箱的底板是我后加的,當年也是為了避亂,不得已而為之。”
避亂,鄒建文自然就想到了前些年,不過到底是什么東西,需要如此大費周章的去隱藏起來,這讓他很好奇。
木箱的內層底板也是由花梨木制成的,色澤紋路與木箱立板一模一樣,看得出來,當年張大眼他們為了這木箱也是煞費了一番苦心。
只見張大眼拿手輕輕在木箱左上角一按,整塊底板發生了些許的傾斜,接著就是一番極其復雜的操作,木箱的底板一側露出了極大的空隙,靠著這個空隙,張大眼才把木箱底板取了出來。
鄒建文此時已經激動地朝木箱隔層看去。
一個薄薄的盒子躺在了隔層里,看那盒子的成色,恐怕也有一些年頭了,海黃的外層已經包漿,必然是經常被人翻動形成的。
如此隱秘的藏身之所,再加上讓人眼前一亮的海黃盒子,這讓鄒建文迫不及待的想要打開盒子看一眼了。
“盒子里的東西至關重要,甚至能顛覆你的想象,所以,打開之前,我希望你能考慮清楚。”
張大眼的話,讓鄒建文遲疑了一下。
能讓人如此煞費苦心去藏著東西,那必定不是一般的物件,不過,好奇心還是戰勝了自己,鄒建文將木箱里的盒子取了出來。
海黃的盒子一上手,鄒建文就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感覺。
他居然在這一個二十多厘米的盒子上感覺到了沉積多年的厚重感。
看來就這一個小小的海黃盒子也不是俗物。
張大眼像是看穿了鄒建文心里所想一樣,說到:“你手里盒子是北宋名匠李誡所制,算算到現在,也有九百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