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豬油的香氣,還是后面加入的臘味油脂香氣味道,都在悶煮的時間里全部融合在了米飯當中,鍋巴的出現只是增加了米飯的口感,而最后淋入的那幾勺煲仔醬油才是真正的精華。
明明看上去和一般的醬油沒有什么不同,卻是趙悠乾精心制作,借助火坑還在燒烤的時候,用炭火把冰糖,生抽,醬油,還有一點點的陳醋一齊加清水熬煮,煮到湯汁大開,冰糖全部融化,才算完成。
這種做法的煲仔醬油不止是做這種石鍋飯,煲仔飯好用,再配上蔥油就是蔥油拌面最好的鮮咸味來源。
也就是這種醬油,讓米飯的味道更加的突出,被趙悠乾稱為‘彭侯稻’的米,在諫山黃泉的嘴里不斷的釋放出屬于米飯的香氣,那是融合了其他食材,完全和諧一爐的溫暖味道。
淡淡的咸甜,米飯淀粉的香氣,偶爾咬到鍋巴的驚喜,還有咀嚼臘腸,不經意間迸發油脂時候的那種滿足。
諫山黃泉幾乎沉浸在了石鍋臘味飯帶來的和諧旋律當中不能自拔。
而其余的百鬼也盡皆陷入了這種情境當中,讓趙悠乾既是好看也是好笑。
不過他也可以乘機做下一道菜了。
石鍋啫啫豬雜煲!
作為石鍋菜品的收官之作,這道菜其實并不復雜。
先加熱了石鍋燒開了一鍋的水,之前腌制處理好,一直放在清酒里浸泡的豬肝片,豬腰片都被他撈了起來,放入這開水當中,過三到五秒汆燙一下撈起。
別看這不起眼的燙一下,卻可以大大的祛除這兩種豬雜里面的腥臊味道。
接著就是常規的腌制了,料酒,白胡椒粉,蠔油,再加上一點黑胡椒醬和一點柱候醬,這都是香江式菜品喜歡使用的醬料,再配上小半勺的糖,一勺鹽。
等到所有調味料都放齊全,然后就是開始揉抓,將味道全部揉進兩種食材里面后,撒上一層薄薄的淀粉抓勻,這樣可以保持食材里面的水份,維持住食材的口感脆嫩。
接著封入一些花生油,用意也是增加香味,順便封鎖水份。
兩種豬雜加一起也是滿滿的一大盆,不過要認真說起來,腰片其實并不多,倒是豬肝挺多的,也是讓豬腰成了稀罕物了。
不過趙悠乾也不太介意這種小問題,直接開始加熱石鍋,有了前面兩次的經驗,這次他把握的火候更好了,石鍋外圍甚至裂紋都沒有出現,內部的溫度就已經達到了頂點。
先是放了一些花生油燒熱,等到石鍋里的油開始冒煙,之前就切好的蔥頭,大蔥段,姜片,小蔥段,小米辣都被放了進去,這些辛香料就是為了增加石鍋料理的底味。
這種啫啫的方式在廣省還有香江都頗為流行,用他們的話來說就叫啫(jue)啫(jue)煲,用來形容菜品上桌時候的聲音。
所以趙悠乾才會在用餐開始后才制作這道菜,就是為了讓百鬼們吃到最新鮮**辣的味道。
當石鍋里的所有食材都散發出濃郁的香氣后,趙悠乾直接將腰片,肝片一片片放在了墊底的辛香料上,層層疊好,恰好的錯開,明明是薄薄一層的模樣,卻已經放了不少的分量。
接著把蓋子蓋上,沿著鍋邊淋上一圈的料酒,再焗五分鐘,這道菜就算完成了。
“又是一種新菜!”
諫山黃泉的聲音響起,她沒有想到,今天居然可以再次見到一種新的菜品,而那股濃郁的香氣,也將周圍的百鬼眾們從美食當中喚醒,眼睛齊刷刷的看向趙悠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