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金液煲,說白了其實形容的就是底鍋的湯品顏色而已。
被打成漿的淮南豆腐,會在金黃色的底湯里緩緩加熱中凝聚成軟滑的豆花,如同一塊塊晶瑩的白玉,鑲嵌在融化的金液當中。
這也是趙悠乾想到對身體滋補絕對會有奇效的一種底湯。
而創意來源,除了是陰陽羹外,還有就是一道閩菜和粵省菜都有的極品料理。
佛跳墻!
其實佛跳墻本來就是屬于耀州菜系里只有麟廚才能涉獵的料理,不是因為這道菜使用的材料名貴。
而是制作的時候,對每個干貨,還有每一種高湯融合的時間,食材放置的時間處理,都需要非常精妙的火候掌握。
不是規定熬煮三個小時再放豬蹄,排骨,這樣出來的味道就是最好的。
對一般的料理人來說,按圖索驥自然就沒有問題。
可是對于特級和更高級的料理人來說,每一點時間的變化,他們都必須掌握,有可能這次的灶上火力強,三小時十分鐘湯水就到了足夠的地步,可以將里面的湯渣撈出來,放進去另一部分食材進行燉煮。
也有些時候,這次灶上的火力不夠,需要燉三小時四十分鐘,這都是單純的食譜無法教導的,而是每個料理人都要因應時間,火候,當下的情況進行調整改變的。
這樣出來的料理,才會是極致的,完美的!
當然,趙悠乾制作的這道白玉金液煲,也不是完全的用佛跳墻的底湯,不然那起碼得花費兩三天的時間來發制食材,光是現在肯定是來不及。
不過他用的是類似的原理來制作他心目中屬于金液的金黃底湯。
現在新的諸天小館可和以前的小廚房不同,明亮寬敞的廚房,在他的背后一共是有著四個巨大的高湯桶。
分別是豬筒骨和脊骨熬煮的肉高湯,老母雞和鴿子燉煮的禽類高湯,貝殼和魚類海帶燉煮的海鮮高湯,以及純粹蔬菜水果熬煮的素高湯。
四種高湯也應用于大多數的料理,幾乎可以飽覽所有需要高湯的菜品,除非是極為特殊的情況,基本都不需要專門調制單獨的高湯了。
這也是讓趙悠乾的料理方便了許多,可以制作的菜品也擴展了不少。
這次的‘白玉金液煲’就是一個例子。
...
數種高湯混合,就可以直接得出趙悠乾需要的底湯,不過其中以誰為主,誰為次,就需要拿捏分寸了。
況且也不是直接使用這些混合高湯就可以了。
趙悠乾的前置處理可也一點不少。
以禽類高湯為基底,加入少量的蔬菜高湯,然后放入禽類高湯三分之一左右的海鮮高湯,這樣的高湯味道就接近于清湯版本也就是閩菜版本佛跳墻的底湯了。
不過既然名叫金液,自然不止是這么簡單的做法。
早已經提前開始熬煮的小米粥配上南瓜,一起用高壓鍋燉煮到軟爛的地步。
高壓鍋上汽之后,一股獨屬于南瓜和小米的香氣就不斷的擴散出來,和混合一體的高湯比起來,那味道也是毫不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