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面...”
沒有想到趙悠乾居然會給洪七公制作這樣的料理,老天師撫須忽而一笑。
“店長,給老道也來一份陽春面吧!”
“大魚大肉吃習慣了,偶爾來點這種清淡的,也不錯。”
沒有奇怪老天師居然會忽然要求品嘗陽春面,趙悠乾只是點了點頭,就繼續忙開了。
而在他身邊一直看著制作的商秀珣和張小凡也舉起手下了單。
正如同老天師所言,吃慣了精心制作的料理,陽春面這樣各界都有類似料理的東西,反而會讓他們產生一種熟悉和親近的感覺。
哪怕醬油的味道不同,哪怕制作的高湯會好上許多。
可是美味的部分卻也絕不復雜。
就連洪易也加入了點單的一員中,畢竟他對面類可是尤其記憶深刻,也很想嘗嘗看趙悠乾制作其他面類的手藝。
不同于陜西手工面的大氣粗獷,南方湯面的細膩不止是在面本身上,其他的澆頭,高湯,甚至是漂浮在上的薄薄一層油脂都尤其的講究。
一碗好的陽春面,更是講究面白,湯紅,油清,蔥花香而不辛。
當然趙悠乾用了一點點自己的理解,并沒有用最普通的手工白細面,而是挑選了用全鴨蛋制作的鴨蛋面,在口感上的滑溜和勁道比一般的陽春面可是要高出一個檔次。
而其余的東西也是剛剛不久前準備好的,絕對不超過半個小時。
蔥花所用的是三星蔥,乃是在耀州灣島特有的小蔥種類,味道甘甜,蔥葉肥厚,卻不會有蔥特有刺鼻的嗆味。
然后細細切碎后,混合著使用蔥綠和蔥白的部分,滾燙的豬油和面條,高湯一起沖入,將蔥花在碗中烹熟,這樣三星蔥特有的甘甜味道也會混合入湯水和面條當中。
形成一種復合的味覺體驗。
當然最關鍵的是湯水和豬油。
豬油必須是新鮮熬制,剛剛出鍋的五花肥膘切下來的肥肉嫂子出的豬油。
不用多,一勺足以!
這種方才剛熬煮出來的豬油沒有經過沉淀,芳香物質最為濃郁,也不顯油膩,搭配上最為清淡的陽春面更是最好不過。
湯也有講究,不能用其他什么東西加入,就是大骨,脊骨,兩種骨頭焯水之后,不待煮滾加入一些姜片后,便全程用小火熬煮三個小時,這樣骨湯的滋味濃厚,而且還并不渾濁油膩,在過濾后能夠呈現出清淡透徹的滋味顏色。
給湯添上紅色的是醬油,這里就沒有老抽,生抽之分了,秋天最好的新釀醬油,也被叫做秋油,每年獨獨這么一季的滋味剛好。
顏色不濃不淡,味道不咸也不會過分的甘鮮寡淡。
一勺豬油,半匙秋油,再加一些薄鹽,和白胡椒粉,最后將經過滾水煮到七分熟的鴨蛋面放入,加入蔥花,淋入豬油,倒入高湯,一份看似簡單制作,其實處處用了心的陽春面就完成了。
如果覺得這樣吃起來太過寡淡,還有其他的鹵菜,用盤子裝好,配搭著吃,可是卻絕不會和一般的湯面一樣,將澆頭直接放到陽春面上去。
否則就會搶了陽春面那如同陽春三月,清清淡淡的韻味。
托尼.斯塔克什么都好,就是對于這種清淡的韻味難以享受,覺得味道過寡,每回趙悠乾料理一些閩南菜系,或者是粵省的清淡料理,他就不太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