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過多久,趙悠乾就從自己的思緒當中回來,再世為人,他也極少會想起過去的事情,不過這次制作的食譜還是他當年覺得好奇而專門去學過的,自然就記憶尤新,還有幾分念念不忘的意思。
一只一斤半左右,生長不到一年的小公雞。
母雞不行,母雞會太油,而且最關鍵的雞皮也會太韌,公雞則會因為經常運動的緣故,雞皮會更加緊致,帶著些脆彈的感覺。
一些上好的鮮活大蝦,一些雞蛋,蔥姜,胡椒,鹽,白糖。
調味料和食材,所用的真是不多,最后還有那一盆里白嫩的雛菊,全部的東西都在這里,看上去也是并不復雜,可是只有經手過后才明白,這道‘江南百花雞’絕對是一道真正的功夫菜。
作為昔日粵省料理中最出名的四道頭牌菜絕對是實至名歸。
鮮活的小公雞,鮮活的蝦肉,還有幾種不復雜的材料,在當年的那些廚師的巧手之下,做出了似雞非雞,有著雞味又有濃郁海味的江南百花雞。
可以說趙悠乾對此也是充滿了熟悉感。
他可是記得當時的自己是如何拙劣的學習著這道菜,將材料用壞了許多次,最后才終于成功,達到了五六成的大師傅水準,那已經讓他開心不已了。
現在廚藝早就遠超當時的大師傅了,可當趙悠乾再次制作這道料理時也是感慨非常。
鮮活非常,挑選尋找了許久才弄到的蝦子,先剝殼去頭去蝦線,然后用刀背慢慢的剁開,因為用的是背部的寬刃部分,不會將蝦肉切的完全碎掉沒有纖維,又能將蝦肉完全的剁成類似肉糜的狀態。
而什么樣的狀態,是最適合的程度,略微的剁到了起膠的程度便是完美情況,等蝦膠被放入了碗中。
此時的趙悠乾就開始把砧板清理干凈,然后將那小公雞給宰殺了,雞血內臟之類的,洗干凈處理保存好,也是可以晚上做個小炒雞雜,算是下飯下酒的佳品,而雞頭雞脖雞屁股部分就全部剁掉。
倒也不算是特別浪費,除了雞屁股外,其他的都可以清理干凈后,等著趙悠乾將雞皮全部起下來,剩下的那些雞骨架便可以和雞頭雞脖一起煲湯,來制作澆在菜品上的高湯芡汁。
當然在殺完雞后,趙悠乾也并沒有繼續來破開整雞的雞皮,而是讓雞放一段時間,把皮肉都松弛一下,先來調理,包裹在雞皮底下,代表了海味的蝦膠。
這道江南百花雞,出了名的是,吃雞不是雞,最關鍵的便是將雞肉上的雞皮剝下來,然后把蝦膠填充進去,再來清蒸,最后勾芡。
可以說分解一下,這道菜做起來并不困難,問題就在需要足夠的細心耐性,還有在各個環節上必須慎重,不能有任何的手抖。
這才是這道菜哪怕是放到美食世界,也足以成為考驗特級廚師考題的原因。
不過對于基礎廚藝功底早已爐火純青的趙悠乾來說,這些都不是什么麻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