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對于這個問題,蕭秋雨嗤之以鼻,十個人和一個人,小學生都知道怎么選,只是現在,蕭秋雨才明白了這個問題的真正深意。
問題不在于選擇,而在于行動!
人不是你綁上去的,如果你什么都不做,完全可以置身事外不用背負任何責任!
但如果你改變了列車的運行道路,那么結果很明顯了,為了救下那十個人,你親手殺死了原本可以活下來的那個人……而這個人的死,是你的責任,從今以后就要永遠背負殺人的罪惡,時刻遭到內心的譴責。
就像現在這樣,伊蓮雖然有犯罪傾向,但還沒有實際施加犯罪,而且過去的她承受了太多的苦難,如果要殺他必然會遭到內心的譴責。
只是,為了大多數人類能夠安全地生活,伊蓮必須要死,為了拯救多數,必須得犧牲少數!
而犧牲掉的少數人的那份罪惡,就必須要自己親自背負。
如果電車難題換一個設定。
要么撞死十個人,要么撞死十個人其中的一個人,
這種難題還會成為難題么?
電車難題之所以是難題,因為它不是犧牲自己來拯救大多數人,而是犧牲別人來拯救大多數人。
前者是崇高的,偉大的,而后者呢……連到底算不算正義甚至正確,都說不清。
隨便舉個例子。
***舍身炸碉堡偉大不偉大?
但是如果***不是自己上,而是把炸藥綁在戰友身上,再用槍瞄準他的腦門,逼他去炸碉堡,
這樣還能算偉大么?
可是如果不這么做,這個碉堡至少要射死六七十個戰友。
現在你選擇吧,是逼一個戰友送死,還是選擇坐視這個碉堡射死六七十個戰友?
這就是電車難題的本質!
蕭秋雨突然嘆了口氣,道:「真希望我什么都不知道啊,那樣我就不用去做這么艱難的選擇了。」
電車難題最完美的解法就是一開始那個人就不知道這輛列車會撞上人,只要無論發生什么都不知道,就不用受到內心的譴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