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之鄉的糧食產量自然比不上老師記憶中的大中國時代。
書之鄉以往每年的糧食出產只夠書之鄉食用四到七個月。
于是,每年都是十月收獲糧食,到來年二月到四月糧食便會告罄,這也是最近秦歌的朝食饗食都只有肉干的緣故。
但也正是如此,狩獵隊的職責才更加重要。
因為,狩獵隊需要通過狩獵補足書之鄉每年還缺少的五到八個月的食物缺口。
但如今狩獵隊隊率卻是不在,就沒法詢問詳細的狩獵收獲。
同時,秦歌也覺得今年書之鄉的稻谷產出有些不對勁兒,估測下來居然只夠書之鄉五個月用度。
可他如果沒記錯的話,從三年前狩獵隊遠行找到了一種新的莊稼作物之后,書之鄉的農田產出就已經是能夠供給七個月用度的了。
秦歌很想問問宿老,今年的農田產出為何會如此稀少,也想問問狩獵隊隊率為何沒來。
但他心底卻謹記著老師教導他的一切。
在很久以前,至少是十年前了。
那時候的秦歌,還沒參與書之鄉孩童八歲時必須參與的修煉資質測定。
因此,他也還沒被確定無法修煉煉體術法,自然也就還沒有戴上廢人的名頭。
那個時候,作為老師親子一般的他,會經常被老師帶到這里來全程看見過老師召開會議的模樣。
而在那許多次會議中,
老師每次都是從讓大家各自開始述職之后,就保持了沉默。
不管大家說了什么,老師都一直沉默著,直到所有人都述職完畢之后,老師才開始一一下達命令,一一解決每一個人在之前提出的問題。
秦歌在事后問過老師為何要這么做。
當時老師所說的話語,此刻還在他的腦海中回蕩——首領要做的是統籌整個書之鄉,而不先知曉所有的問題,又如何能夠做出令各方都相安無事且各方都相對滿意的決定呢?
于是,秦歌現在心底固然已經有著許多問題想要詢問眾人,但他依然保持著平靜,依然在聆聽。
他需要先將所有人的言論問題全部記在心里,而后統籌綜合之后再一一詢問和解決。
而在趙至誠宿老發言之后,
陳見雪也朝著秦歌拱手道:“倉庫中只剩下了肉干,還剩下的肉干只足夠書之鄉未來一個月零十八天的用度。”
陳見雪接著道:“在沒有新的糧食進入倉庫之前,在今年農田所種糧食還沒有開始收割之前——”
“我建議從下一次卯日分發食物開始,將書之鄉每個人每天的口糧削減三成,以此應對十月來臨的獸潮和稻谷收割時的大量食物需求!”
聞言,秦歌微微皺眉。
食物的削減或許會在書之鄉的民眾之中引發一些不安的情緒。
但他也知道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倉庫中的糧食只夠一個月零十八天的用度。
而十月來臨的時候,即是糧食的收獲季節,又是獸潮來臨的時刻。
那個時候更應該讓守衛吃飽了去應對獸潮,也要讓農人吃飽以快速收割糧食。
所以,必須要給十月份留下足夠的糧食。
而在沒有收獲的情況下,想要給十月份留下充足的糧食,就只能是選擇節流、選擇削減十月份以前的分配量了。
秦歌心中思索著,但依然只是聆聽著,而沒有給出回復。
而眾人也早就習慣了這樣的議事方式,也并沒有覺得不妥,陳見雪也沒法就此找出秦歌的問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