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只要跑出機會,哪怕大家配合的時間也不長,但吳杰的傳球依然能及時送到他們腳下。
這其實就是七八十年代的典型打法,這個時代的戰術比重遠不如二三十年后,各大豪門和國家隊都是圍繞最耀眼的那個球星來踢球,然后根據這名球星的風格設計戰術。
所以這個時代才會出現那么多風格各異的球隊,馬拉多納甚至能憑一己之力帶隊奪得世界杯冠軍。
但這種事放在三十年后想都別想了,那會你要么是c羅這種可以適應各種體系的巨星,要么就是梅西在某個體系內無敵的巨星。
但不會再出現為某個超級巨星量身定做戰術體系的情況了,這種事往后只存在于更依靠個人能力的籃球上。
可現在是1981年,拜仁這會就開始把吳杰當成戰術核心來對待,切爾瑙伊也在和教練組開發更適合他的戰術打法。
吳杰也沒有辜負期望,開場還不到二十分鐘,他就在科隆球員的圍追堵截下,依然為隊友創造了大量機會。
科隆的鐵桶陣唯一的優勢就是禁區里人多,這使得拜仁球員的射門要么追求角度打偏了,要么被肉身擋了出來。
但在上半場臨近尾聲時,拜仁還是抓住了一次機會。
這一球起始于吳杰左路的突破,他被兩名科隆球員生生趕到邊上,然后原本就在左路防守的又一名科隆球員也圍了過來。
這次面對三人合圍的防守,就連拜仁球員也覺得他肯定要丟,不少人都已經提前轉身回防了。
然而吳杰憑借自己強壯的身體,先是頂翻了上前逼搶的一名球員,隨后把球往其中一人胯下一捅,足球便在四名大漢中透了出去。
這下形勢突變,吳杰身后的那名防守球員已經被他頂翻在地,他只需要在身旁兩人的圍堵下,想辦法先拿到那個被自己透出去的足球就是了。
吳杰沒有和這兩人講道理,這一球他就是單純的強,單純的快,先是利用爆發力兩步擺脫了身旁的防守球員,然后追上身前的防守球員用強壯的身體一撞,這家伙也被他從后面干翻在地。
這時被他兩步超車的科隆球員還想從后面伸手抓他,結果被吳杰反手一扒拉就推到了一旁。
很明顯,他這一通操作放在二十年后多半都是犯規。
但在八十年代,這點對抗還不至于被吹哨。
什么,你說還有一個人?
沒錯,確實還有一個人。
那個最先被干翻的家伙已經爬了起來,但他又不是卡卡,這會早就連倒地鏟球的機會都沒有了。
吳杰憑借單純的速度和身體優勢,就這么輕松干翻了三名防守球員,順便還內切殺向了禁區。
科隆球員自然把所有注意力放到他的身上,吳杰卻在沖入禁區后突然急停,原地搓出一道弧線把球傳到了弱側,那里是高速插上的魯梅尼格。
這位越來越沒有存在感的拜仁頭號巨星,這次用了一個非常帥氣的凌空掃射完成了吃餅。
“球進了!還很漂亮!”
但這會的慕尼黑體育場里卻到處都是吳杰的頭像,這讓魯梅尼格怎么都高興不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