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仁回到慕尼黑后,很快就將迎來與斯圖加特的聯賽較量。
這是目前排名聯賽第三的強隊,最近幾個賽季不是排在第二,就是排在第三。
但面對現在這支拜仁,斯圖加特的實力還是差了一籌。
吳杰繼續首發出場,雖然未能在比賽里進球,但是全場創造了4次絕佳機會,利用1次直接助攻,3次關鍵傳球,再度獲得了全場最佳。
拜仁最終憑借四名不同球員的進球,主場4:2完勝來訪的斯圖加特,繼續向領頭羊漢堡施加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這場是吳杰加盟拜仁后的第十場比賽。
他在這十場比賽里一共打進了14球,并有10次助攻,幫助拜仁在這十場比賽里獲得了全勝戰績。
這樣的表現不提還罷了,一旦仔細回味就不得不感嘆吳杰的作用之大,早已不遜色拜仁歷史上的幾位名宿。
吳杰這一戰后也趁機舉辦了自己的首次應援會,總共邀請了三十名粉絲在包下的餐廳里舉辦了一場派對。
這種后援會的建立對于吳杰自然有些費時費力,因此他需要找一些人來管理這個將來會逐漸擴大的團體。
但問題是值得信任的人不好找,萬一這些人將來利用他的后援會謀取私利,或是做些違法的事情,那搞不好會把火燒到他的身上。
吳杰在舉行派對前思考了良久,終于找到一個暫時解決問題的辦法,那就是利用系統來檢查好感度。
這是一個隱藏功能,他的系統里有一個“人物日志”的功能界面,這里會自動記載著與他打過交道的人,并且能看到這些人的簡單信息。
就拿拜仁的商務主管烏利·赫內斯來說,這個人見到他總是滿臉善意的笑容,一副忠厚老實人的模樣。
但在系統的人物日志里,烏利·赫內斯的資料是這樣寫的——
烏利·赫內斯,男,29歲,前拜仁主力中鋒,現拜仁商務部總經理。
這些看起來都沒什么問題,但只要再花10點進行一次好感度檢測,便可以看到此人對自己的好感度了。
他剛剛就花了10點,此時系統上顯示的是——好感度53(反感)。
吳杰很好奇這個“好感度”屬性,于是查了一下計算公式,結果發現“同性”和“異性”的好感度還有一些區別。
同性:40以下=仇視;41-54=反感;55-69=正常;70-79=友善;80-89=親切;90-94=死黨;95-99=情同手足。
異性:40以下=仇視;41-54=反感;55-69=正常;70-79=友善;80-89=親切;90-94=傾慕;95-99=癡戀。
這個烏利·赫內斯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心里對他的真實看法居然是“厭惡”狀態。
吳杰倒不想知道具體原因,他只要知道誰是敵人,誰是朋友就行了。
這個小功能不需要花費多少奧林匹克幣,但卻能讓他知道今后可以對誰投資,又該提防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