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說,他有沒有謊報年紀?”
“我看像,14歲怎么可能練成這樣,說他是15歲我都有些懷疑。”
“……”
這些或花癡,或檸檬的聲音,充分表明了不同人群對于沈浪的態度。
“你擅長100米和200米蝶泳、自由泳,那就先游個100米自由泳吧。”
劉光祖是來自上海的教練,他手上拿著從上海隊發來,還有剛才測量的資料,準備先摸摸底再說。
“我準備好了,隨時可以開始。”
沈浪已經三天沒下水訓練了,但他的身體狀態完全可以滿足比賽要求。
劉光祖點點頭把哨子放在嘴里,手上拿著只能精確到0.1秒的秒表,眼睛盯緊了準備就緒的沈浪。
“嘟!”
哨子吹響,沈浪用力一蹬,一個漂亮的入水,反應速度非常快!
劉光祖也同時按下秒表,隨后在池邊跟著沈浪進行觀察。
沈浪剛剛入水的動作就已經讓不少隊員發出驚嘆,因為這是國內運動員一直以來的弱項,入水的反應總是會慢一拍,還習慣性地向后縮一下。
但這不是中國球員反應慢,而是身體天賦上有差距,他們需要在蹬壁時充分發力才能保證有足夠的水下推進力,而歐美的一流選手通常都會在這個環節上占據優勢,他們往往在出發階段就領先了一段距離。
沈浪在出發階段的表現非常像歐美選手,入水后更是讓許多人瞪大了眼珠,因為他在水下沒有使用傳統的自由泳打腿動作,而是采用了蝶泳打腿,也就是俗稱的“海豚腿”。
這個動作馬上引起了爭論,七八十年代的自由泳幾乎沒人會在出發階段使用“海豚腿”。
但不得不說沈浪從出發到入水動作的銜接非常完美,并且一口氣在水下潛泳了十三四米,這距離國際泳聯規定的15米極限已經很接近了。
中國游泳隊里還沒人能在水下潛泳這么久,因為在水下推進非常考驗打腿能力,大部分人都是十米不到就得浮上來,否則在推進力不夠的情況下,水下的速度反倒不如水上泳姿快。
沈浪出水后的打腿和劃臂力量感依舊十足,他使用的同樣是這個時代少見,也更耗體力的直臂劃水動作。
這種動作讓他向前游進時完全處于水平姿態,不僅沒有左右搖擺,也沒有一起一伏,身體各部位就像是一個整體,仿佛海豚一樣在水中持續不斷的行進。
劉光祖關注的地方更多,他在池邊跟著沈浪一塊前行,可以清楚看到沈浪劃臂時兩側基本對稱,打腿方式非常有力量,水幾乎是從他頭上流過,而且與國內選手大多采用2次打腿不同,他居然能使用4次打腿動作。
這樣的技術和身體天賦讓他有些呼吸急促了,他可以肯定國內沒有一個人具備這樣完美的泳姿和技術,包括國際比賽上他也沒見過誰有這么精彩的泳姿表現。
沈浪很快就把前五十米游完,即將來到的半程轉體又是一項衡量選手水準的關鍵環節。
劉光祖死死盯著水中的沈浪,他清楚地看到這個小家伙在轉體時,軀干、臀部和肩膀都是同步進行,這些部位依然處在同一個平面上。
這又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表現,國家隊里的選手沒人能做到這么完美的轉體,因為這需要動用軀干所有的核心肌肉群來完成,需要有無比出眾的協調性,以及各部位的強大核心力量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