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馬淘汰阿斯頓維拉后,許多歐洲人并不想看到的“中國德比”,這下真的變成了現實。
這種情況就像LOL的國內比賽打到決賽了,結果大家發現兩支隊伍里大半都是韓國人,那種尷尬足以讓許多人離開這個游戲。
吳杰上賽季帶領拜仁成為了“歐洲之王”,這就讓很多歐洲人有些難以接受了。
現在打進決賽的兩支隊伍各有一名中國人,還都是核心球員。
所以在歐冠決賽的結果出爐后,一些希望歐足聯禁止亞洲外援參加歐洲聯賽的聲音開始出現,甚至有一些嘩眾取寵的“名人”公開發表這種言論。
歐洲球迷就更直接了,到處都有“中國人滾出歐洲”的聲音。
吳杰對這種聲音自是不屑一顧,他來歐洲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賺錢+賺取奧林匹克幣。
這些人喊得越兇,就越證明他做得越成功。
這些人越是氣急敗壞,他心里反而越是舒爽。
歐洲球隊倒是正好相反,他們現在對中國球員更加看重了。
吳杰和陳浩南,包括其他中國旅歐球員的表現,足以證明中國人在足球天賦上非常高。
歐洲足球是商業聯賽,大家最終的目的還是賺錢,最多是錢和榮譽一塊賺,所以有什么道理不歡迎亞洲、不歡迎中國的天才?
中國人那么討厭棒子和腳盆雞,最后也沒見到多少人抵制韓國貨和日本貨,倒是抵制國貨的聲音喊得非常響。
不過說到旅歐球員,歐冠決賽開始前,中國的旅歐球員都已經結束了聯賽內的征戰。
吳杰在最后四場聯賽里率領拜仁接連擊敗門興格拉德巴赫、云達不來梅、比勒費爾德,盡管最后一戰被波鴻擊敗,但那是因為拜仁換上了全輪換陣容。
漢堡在被拜仁反超后,很快就犯了掉鏈子的老毛病,最后四場比賽1勝2平1負。
拜仁對陣波鴻前已經提前一輪拿到了聯賽冠軍,這時早已將全部精力放在6月1號的歐冠決賽上。
“ET之家”在聯賽結束后為吳杰舉辦了一場千人參加的盛大派對,這是為了慶祝他以21場比賽打進32球14助攻的成績奪得首個“德甲金靴”和“德甲助攻王”。
這樣的表現非常反人類了,環顧整個拜仁歷史,最夸張的進球效率要數蓋德·穆勒在69/70賽季、71-72賽季創造的34場40球記錄,以及33場38球的記錄。
但只要算一下就能知道,吳杰22場32球的表現要比蓋德穆勒還要夸張。
現在很多人都忍不住生出一個想法:如果這家伙打滿34場德甲比賽,會不會創造單賽季45球,甚至50+的聯賽進球呢?
此外還有歐冠進球,吳杰這個賽季在歐冠上也打進了13球,距離自己創造的14球記錄只有一球的差距了,他有沒有可能創造新的進球記錄呢。
如果再加上德國杯的6個進球,吳杰本賽季已經為拜仁出戰34場比賽,一共打進了51球,場均能打進1.74球,再次創造了一個震驚歐洲的新紀錄。
歐洲媒體也不得不承認,這個賽季哪怕拜仁拿不到歐冠冠軍,吳杰的表現也是歐洲獨一檔的存在,沒有任何人能與他在“個人數據”和“球隊成績”上抗衡。
巴薩這時候有話說了,馬拉多納這個賽季在“博卡青年”創造了28場比賽40球的成績,同時還幫助“博卡青年”拿到了阿根廷甲級聯賽的冠軍。
這個表現雖然比吳杰略差一些,但也就是差了半檔,另外博卡青年也在“解放者杯”上打入了決賽。
如果他們能在幾天后的決賽上擊敗烏拉圭的佩納羅爾隊,那馬拉多納就等于吳杰幫拜仁拿到了德甲冠軍和歐冠,兩人在“個人數據”和“球隊戰績”上的差距就不大了。
拜仁要是未能拿到歐冠冠軍,博卡青年卻拿到了解放者杯冠軍。
那馬拉多納在81-82賽季的表現就應該是超過了吳杰。
所以吳杰能不能拿到歐冠,就決定了他能不能壓制那位南美天才。
這時候西班牙媒體就要提一下陳浩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