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的兩名內線再次無比糾結,魯達接到籃球的位置已經在NBA的三分弧頂,這個距離他們跟出去的話,豈不是等于直接把籃下放空了?
魯達在對方兩名內線停在罰球線附近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時,突然起手在距離籃筐25英尺的位置上投籃了。
這個動作讓全世界的觀眾都嚇了一跳!
因為這個投籃距離太遠了,這怕不是有25英尺距離,差不多比NBA的弧頂三分線還要遠了半米,哪怕NBA里都很少有這種超遠距離的三分投籃。
然而“唰”的一聲,這次超出所有人預料的超遠距離投籃,居然空心落入了籃筐,發出一道悅耳的刷網聲!
“45分了!”
“超遠三分球!”
北美外的觀眾自動給魯達計算起了得分,北美的觀眾則下意識喊了一句“三分”,心里的第一反應是:46分了!
美國觀眾自然習慣于按照NBA規則來思考,魯達上半場就有過一次三分距離的投籃,這算是他投進的第2個三分球,按照NBA規則已經拿到了47分。
這會全世界的觀眾都在討論魯達這次超遠距離的投籃,這種精確制導的超遠距離攻擊方式,帶給球迷的刺激感不同于在內線翻江倒海后的肆虐籃筐,但其實也別有一番爽感在心頭。
然而不等大家仔細品嘗個中滋味,中國隊防下澳大利亞一次進攻后,再次發動了已經成為他們標簽的快攻。
澳大利亞急忙退防,中國隊在這屆世錦賽上展現的快攻速度同樣具有革命性,蘇聯和南斯拉夫,包括美國不僅僅是死在了魯達的個人能力上,這種前所未有的快攻也是讓中國隊能夠連續擊敗超級強隊的制勝法寶。
這一次澳大利亞的退防還算及時,就是落位相比二十年后的球隊差了太多,三個外線幾乎都落到了禁區附近,中國球員很容易就能在落位后得到空位投籃機會。
當然這個選擇也不能說全錯,中國隊先前的快攻大都是沖擊籃下,或是在禁區外不遠的地方急停跳投。
但這次他們沒有沖擊籃筐,孫鳳武沖到禁區后突然把球甩到身后。
魯達這次在側翼45度的超遠距離接到傳球,身前兩米內沒有任何一名防守球員,這讓他可以先調整一下投籃姿勢,然后再悠閑地出手投籃。
“唰!”
現場的擴音器里又傳出一道悅耳的刷網聲!
這種空位投籃對于魯達來說實在太輕松了,他也沒什么壓力可言,此刻神情從容,就差來一句:“你就是個弟弟!”
“第47分了!”
“第50分了!”
美國和美國外的球迷依然在計算著兩種分數,這也是魯達選擇超遠距離投籃的原因之一。
他其實完全可以在20英尺左右的距離出手,這個距離一樣能讓澳大利亞的內線防不出來,他的命中率卻能稍微高一些。
但現在選擇在三分距離出手,就是要給今晚的表演再增加一層高度,再添加一抹傳奇的色彩——這將是他封神的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