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劍的完勝讓中國隊大受鼓舞,但當晚上見到另外十個鼻青臉腫的隊員時,無論領導還是教練們都笑不出來了。
第一天就近乎全軍覆沒,全隊只剩下了秦劍這一根獨苗。
這會秦劍表現再好,也難以掩蓋中國拳擊在整體上不堪一擊的事實。
南朝鮮媒體,還有臺灣和香港的媒體,第二天自然是著重報道中國隊一日十敗的消息!
至于秦劍這個名字,根本沒有被提及。
只有國內的官媒集體刊登了一張秦劍差點將臺灣選手一拳擊飛的照片,原本還有一張秦劍將那杯溫熱的西鳳酒朝著臺灣選手方向灑在地上的照片。
但這個動作實在是過于不和諧,事后連領隊也建議秦劍不要再用這個動作了。
秦劍當然不會當面頂撞領隊,但在確定了賽后喝酒不會影響尿檢后,他便決定把這個動作從“上墳”改成“送終”,區別就是一個是“灑”,一個是“喝”。
第二輪比賽在三天之后,業余比賽與職業比賽的另一個區別便在這里,兩者的比賽頻率差距非常大。
一名出色的業余拳手巔峰時期一年可以打幾十場拳賽,在大型的聯賽中,甚至會出現一星期打五六場的情況,所以賽前大都不會獲悉自己對手的信息,無法進行針對訓練,全年都要進行緊湊訓練以預備隨時而來的比賽。
職業拳手便不同了,大部分一年只需要打三五場,擁有金腰帶的拳王可能只打兩三場衛冕賽,他們也都知道自己要跟誰打,大戰之前都會進行長時間的針對訓練。
這次的亞洲資格賽,各個量級便都是三天一戰。
秦劍所在的量級一共有30名拳手參加,第一輪有兩人輪空,下一輪就是16進8的比賽。
這就是說一路打到決賽獲得直通奧運會的資格還要再打三場比賽,獲得亞洲資格賽的冠軍還需要打四場比賽。
兩天之后,中國隊這邊才收到下一場比賽對手的資料,至于對方是不是也才拿到中國隊的資料,那就不得而知了。
這次秦劍的對手是一名日本選手,應該算是抽到了一支下下簽。
日本拳擊相對于美國和歐洲來說,自然是屬于末流檔次。
但相較中國來說,那就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日本在八十年代就成為了世界第六的職業拳擊大國,其國內的拳擊管理體系發展了40多年,成型了20多年,相對來說較為嚴格有序,整體實力要超過南北朝鮮,就是沒出多少頂級選手,奧運成績也不是很好。
但要論注冊的職業拳手數量,以及能夠在最近1年打得上比賽的活躍職業拳手數量,特別是目前在兩大世界拳擊組織注冊的拳手人數,日本在亞洲范圍內無疑都是第一名
中國拳擊就尷尬多了,就像當年還未接受蘇聯援助前的工業水平,不要說和日本相比,估計與香港、澳門相比也差了許多。
吳杰也知道中國拳擊要想達到國際頂級水平,絕不是出一個超級拳王就夠了。
但一個天下無敵的拳王有助于加速國內拳擊的發展,這肯定是沒有疑問的事情。
特別是當秦劍在職業拳擊賽場上拿到了對此時的中國來說,幾乎就是天文數字的巨額獎金后,那時絕對會有一大批有天賦的好苗子走上拳擊這條路。
中國未來有十幾億人口,只要良好的大環境能建立起來,那時涌現的人才將會出乎想象。
當然現階段還是先造出一個神再說,秦劍拿到明天對手的資料后,該怎么打已經心中有數了。
#######
12月6日,亞洲區奧運拳擊資格賽繼續進行。
這一輪秦劍抽到的對手叫井上植樹,年齡22歲,身高180cm,臂展178cm,體重76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