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與他們在三大球上盡量培養原生天才一樣,華語樂壇光是靠剽竊不可能壓倒日本,必須要具備造血能力和創新能力。
但路要一步一步走,他和魯達在國內成立唱片公司后,首先是培養有潛力的作曲人和填詞人。
國內優秀的填詞人倒是不缺,這方面甚至都不需要特別培養,一大串文學素養爆表的跨界文人和作家稍稍自學一下,便都能勝任這個工作了。
事實上原本位面的國內便有大量這類跨界創作人,他們的作品往往不算多,但寫出來的基本都是精品,只可惜國內作曲人的能力遠遠配不上這些神填詞。
這個年代國內缺的就是優秀的“作曲家”,但這個沒有什么捷徑可走,吳杰只能用剽竊的作品來進行啟蒙,然后慢慢從年青一代開始砸錢培養。
但要想培養出一批真正能堪一用的作曲人,估計至少要三五年的時間。
他倒是等得起,現階段他準備把大量未來的歐美作品單獨剽竊音樂,然后讓國內那些才華橫溢的填詞人們進行創作。
這是他早就想好的計劃,**十年代歐美日地區的很多作品素質極佳,但是歌詞無法原樣照搬,這是一直困擾他的麻煩。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粵語版的《光輝歲月》他就沒法抄,因為中國人贊美曼德拉不是傻,就是壞,所以他只能抄普通話版的《光輝歲月》。
但這種有雙語版的作品并不多,不過很多歐美日地區的作品在音樂的素質上非常高,哪怕讓個二流填詞人來進行填詞創作,成品都不會差到哪去。
如果把這些曲子單獨抄出來,再交給這些國內的大手子們去填詞,那還不得起飛嘍啊!
這是他在音樂上的計劃,眼下他要先完成另一個計劃。
吳杰親自在北京和秦劍見面簽下了合同后,又在后者的引薦下認識了羅家兩兄妹。
這樣的操作有點繁瑣,但有些戲必須要演得嚴絲合縫才行。
吳杰和兩兄妹不認識,秦劍則和這兩兄妹不打不相識,這得從兩人的轉學說起。
兩人被救下后,自然來到后方治療。
他們確實立了不小的功勞,那些村民正是因為他們的冒險犧牲才被救下,事后兩人一塊光榮返校,還在全體師生面前做了演講,接受了媒體采訪。
但在加入這個大家庭后,他們再去學醫就過分了。
于是兩人借口在救援時受傷希望能進行轉校,具體理由雖然沒有明說,但意思不外乎身體受了傷,將來不能再從軍了。
這個借口非常敷衍,羅云鋒當然不相信,更不贊成他們朝三暮四的做法。
但兩人的母親卻同意他們去北影,因為演戲怎么看都比參軍安全多了,她不希望兩個孩子再出什么問題,包括爺爺奶奶也是一樣的意見。
最后在一眾長輩的支持下,羅云鋒不得不托關系將兩兄妹轉到了北京電影大學。
當時秦劍也在北京特訓,“拳下無一合之敵”的名氣已經慢慢傳了出來。
這兩個惹事精聽到這種事,當然要去挑戰一下,最后三人在眾目睽睽之下演了一出好戲。
具體的過程就不提了,反正羅勝洋事后鼻青臉腫,秦劍的一條腿連著三天不敢發力,這算是打了個平手。
但三人最后當然是不打不相識,從此最能打的三個中國人就正式在北京城組隊了。
現在秦劍不僅成為傘公司的一員,還拿到了3%的股份,自然要把兩兄妹也一塊拉進來。
四人見面后聊得更愉快了,不知不覺就聊到了電影上,這才是這次見面的主線。
吳杰這次回國要辦的第三件事,自然就是成立影視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