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要是把未來越南的某個大人物擊殺了,很可能這一個人就要消耗掉一萬點。
此外要是超過了一萬點,那就意味著作弊功能在當天沒法使用了,除非使用奧林匹克點數進行消耗,但那就太沒有性價比了。
那個越軍狙擊手當時見到這種離奇的事情,自然是嚇得轉身連滾帶爬的往回撤退。
李振岳的第二槍很快就打響了,這個狙擊手聽到聲音后嚇得直接站起來跑路,結果數秒后腦袋上同樣又被開了天窗。
“1050/10000!”
這個數值意味著在原本位面,這個狙擊手八成是沒有在這場戰爭里陣亡,將來在越南的影響力也要比那位觀察員大得多。
但反過來也意味著李振岳這一槍減少了一個將來越南軍隊的人才,這種王牌狙擊手活到戰爭結束,將來還不知道培養出多少出色的士兵。
李振岳這時把“河圖”打開,三千米內數十個紅點都被顯示出來。
這些紅點有大有小,其中大部分都很暗淡,但有幾個紅點不光形狀更大,還格外的耀眼。
他伸手點上其中一個最大的紅點,馬上一堆資料彈了出來,這居然是個中尉軍銜的初級軍官?
李振岳不光能從“河圖”上看到此人的資料,就連將其擊殺所要消耗的閾值也能看到,他若是狙殺此人需要消耗1500點閾值。
這時他才看到系統的計算方法,擊殺列兵、上等兵、下士、中士、上士,分別要消耗5點、10點、20點、50點、100點閾值。
這種軍銜在系統里的判定屬于無足輕重的小人物,李振岳若是狙殺這些軍銜的越軍,每天都可以消滅數百人。
但目標要是上升到少尉、中尉、上尉、大尉的話,消耗的點數便漲到了150點、300點、600點、1000點。
那個狙擊手便消耗了他一千點閾值,軍銜明顯比那個觀察員高多了。
如果目標是少校、中校、上校、大校,那消耗的點數更是飆升到1500點、3000點、6000點、10000點。
這就是說他最多只能狙殺大校級別的目標,將級軍官已經無法利用系統的作弊功能狙殺,除非加錢。
但問題又來了,這個人在系統里顯示的軍銜只是中尉,按道理只需要消耗300點,怎么會花1500點那么多?
吳杰當時知道李振岳的疑問后,倒是先想出來了為什么。
他覺得這個系統的判定應該是根據原本位面來計算,或者說計算的是對未來造成的影響。
這個人現在是中尉軍銜,但等到戰爭結束,等到退役時,應該會是少校軍銜了。
李振岳當時沒有狙殺此人,因為雙方距離大概2500米,這已經超出了79狙的射程,他可不想弄出什么“八百里開外,一槍爆了鬼子頭”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