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丹這個足以一球成名的上籃雖然被魯達帽了出去,但球權依然在美國隊手上。
這次被帽對于喬丹來說也不算丟人,因為他與魯達無論從名氣,還是影響力上相比都差了不止一檔。
所以他被魯達帽了不丟人,但要是魯達被正面打進一次精彩進球,那就非常丟人了。
美國隊重新組織進攻,但還是要靠喬丹來發起,斯托克頓并不被這些眼高于頂的大學天才們信任,他在這種比賽里只能打個替補輔助位。
喬丹現在的打法與三十歲前的科比沒什么不同,一旦腦袋熱起來不僅會頭鐵無限單打,還會進而失去冷靜的判斷,導致一敗涂地!
這次進攻他依然朝魯達沖了過去,結果再一次被防守選位近乎妖孽的魯達逼入了絕地。
這時喬丹的高助攻來源有了答案,因為依靠著強橫的身體素質,當陷入圍攻,或是被逼入絕地時,喬丹依然能找到辦法把球順利甩出去。
這次被魯達逼入底線后,他居然順勢跳到界外在空中尋找到穆林的位置把球甩了過去,后者接球后利用節奏感擺脫防守,再次在15英尺外出手命中。
中國球員根本不反思這次防守哪里出了問題,這是賽后干的工作。
魯達快速發球,孫鳳武接球后立刻推進展開快攻,還沒過中場就把球傳給了快下的李亞光。
李亞光拿到籃球繼續沖向籃筐,此刻美國隊里沒有人站在他的身前防守,只有最早退防的斯托克頓與李亞光處于平行,但面對后者突破中的停頓和變向,他還是沒能阻止中國男籃的這次快攻。
美國觀眾看到這一幕心里都很惱火,他們今天打進一球往往要靠球員的極限發揮,但是中國隊的快攻轉眼就能還以顏色,這種費盡力氣進球后馬上就丟球的攻防轉換,不僅讓美國球員的心態頻頻受到打擊,美國觀眾看起來也很惱火。
但這就是中國隊擊敗美國隊的第二把鑰匙,如果光靠魯達一人的發揮終究是太難了,只有頻繁打出這樣漲自己士氣,滅對手威風的快攻,他們才能擊敗強大的美國隊。
美國球員確實很難受,他們明明在運動能力上更出色,但面對中國隊的快攻卻總是疲于奔命。
吳杰倒是知道原因在哪,主要還是中國隊的炮轟戰術太先進了。
這是一種全世界都沒見過的新戰術體系,執行時自然有專門配套的戰術,并不是一窩蜂往前沖就完事了,那樣只能是無限的失誤。
中國隊的快攻有許多跑動和接應路線,每個參加快攻的球員也都有不同位置和應變下的跑位,以及落位后的無球掩護,還有傳球路線等等。
這些跑位、掩護、傳球又能有多種多樣的戰術組合,可以根據不同的對手,不同的情況隨機應變。
美國隊沒有見過這種進攻體系,更沒見過這種體系下花樣繁多的戰術,所以往往是在攻守轉換時就已經失去了最好的防守位置和退防路線,最后只能依靠運動能力去強行回防。
這時候只要中國球員打出一些傳球、跑位、掩護上的戰術套路,美國球員就徹底懵逼了,甚至會出現撞到自己人,或是被傳球戲耍的難堪情況。
如果要應付這種進攻體系,那就必須先讓教練組把中國隊的進攻理念,還有各種進攻套路都研究透徹,并把這些研究結果灌輸給球員。
這還只是最開始的兩個步驟,最難的是讓球員們記下這些難以消化的東西,然后還要花費無數時間去理解、演練。
但要知道籃球運動員大多都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類型,特別是黑人球員光是理解就很困難。
其次就算能完成前兩個步驟,但如果整支球隊的執行力,五名球員的防守意識和協作能力不達標,這么練也只能稍稍給對手增加一點難度,不會有真正的效果,因為再好的攻防戰術,最終都要靠一整支球隊的執行能力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