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劍的這一戰讓國人大為振奮,但這一天的中國代表團就只收獲了朱建華這一枚跳高金牌,其余項目不是在預賽就被淘汰,便是進了淘汰賽也只能陪跑。
中國觀眾前一周最喜歡看的就是“獎牌榜”和“金牌榜”,因為每當見到中國的名字掛在最前面,大家就覺得有什么不順心的事也能看開了。
但這幾天大家很少再去看金牌榜,美國人在田徑項目上的優勢大的可怕,現階段的中國在這一塊連陪跑的資格都沒有,大半選手都在預賽既告淘汰!
這時的國人只能從室內項目,還有大球類項目上找一些慰藉了。
幸虧在大球類運動上,他們確實能拿得出手,甚至還能反過來教美國人怎么打籃球,踢足球,包括排球和手球也可以教哦。
如果和隔壁的日本、棒子一樣稀爛,那真不知道怎么出去和人交朋友了?
第十一個比賽日,美國觀眾更多是在關注田徑項目,中國觀眾自然都盯著今天進行的三場大球類比賽,下午和晚上分別會進行男足、男排、女子手球的半決賽。
女子手球的比賽關注度還是差了些,所以比賽都被安排在下午進行,中國姑娘們抽到的對手是老冤家南朝鮮隊。
吳杰自然不能什么都不做,輸誰也不能輸棒子不是嘛。
這場比賽他采用了區別對待法,比如隊中的核心魏玉莉,他賽前給小姑娘貼了一張鉆石級卡片。
隊中幾個能力出色的首發隊員,他也都給發了鉑金級卡片。
其余的首發和幾個還不錯的輪換球員,他發的是黃金級卡片,剩下的人自然無視了。
中國女子手球隊能走到現在,除了本身實力不俗外,來自黑龍江的東北姑娘魏玉莉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這個身高180cm,才18歲的黑龍江姑娘,吳杰并不了解,但魯達很熟悉,因為當初第一屆“魯達籃球訓練營”,這個魏玉莉就是其中一名女學員。
魏玉莉的運動能力很好,尤為擅長跑跳方面,對抗能力也不錯,放在籃球領域有三星半級的評分了。
這個身體天賦對上升級前的王小倩,基本上是碾壓狀態。
老王那會與出色的運動員相比,實際上是有點笨逼的。
魏玉莉的問題是打籃球的時間太晚了一點,她這個身高又只能打最需要技巧的后衛,所以魯達考慮后將這個好苗子推薦給了手球隊。
“手球”和“籃球”在很多地方都有共同之處,特別是對身體素質的要求很相似,主要強調奔跑、變向、跳躍能力,但對于身體對抗和技術方面的要求沒有籃球那么高,只要有接球和傳球能力,同時投擲力量和精準度夠好就行了。
吳杰一向覺得“手球”就是籃球和排球的結合體,魏玉莉在打籃球時缺乏控球和持球能力,但由于手球在銜接運球后一共可以走“六步”,這就大為降低了對控球能力的要求。
這時加上她在跑跳能力上的優勢,打起手球后系統對她的運動天賦評價反而漲到了四星級,這說明她確實更適合手球。
南棒手球隊的實力不遜色與中國,甚至綜合實力上還要更強一點,但她們缺乏了一個在關鍵時刻能站出來的球星。
這場強強對決全場都很焦灼,雙方一共有12次交替領先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