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鐵馬騮》的劇本早就寫好,電影里的很多布景,甚至一些拍攝都是在同期進行,包括許多工作人員和演員也是兩邊來回趕場。
但即便如此,這部電影實際上也花了一個半月才制作完成。
這個速度對比快到沒朋友的香港電影來說,實際上不算太驚人。
香港的同行們那才叫快,最極限的速度是一個星期就能給你從劇本都沒有的狀態,光速來到通過審核并上影的階段,就問你怕不怕?
這部《鐵馬騮》還是打磨了一段時間,甚至還為年底的《黃飛鴻》埋下了許多伏筆。
羅問在這部電影里自然飾演黃麒英,鐵馬騮則被改成了女性角色,自然就是由羅曦來飾演了。
這部電影在主體上依然不追求過高的立意,劇情和人物塑造也不求太多深度和內涵。
這三方面只要能說得通,表達的通順,讓人沒有違和感就行了。
但是在剪輯、運鏡,特別是美術和配樂上,這部《鐵馬騮》還是下了很多功夫。
比如那首“男兒當自強”的配樂就已經用在了這部電影上,只不過還沒有填詞和演唱,這個要等《黃飛鴻》上才會使用。
這部《鐵馬騮》最核心的賣點還是一打到底的爽快感,以及武打設計上的高難度和美感,同時讓人看起來像是具有很高的實戰性。
羅問在電影里使用的是硬橋硬馬的少林拳,羅曦則是使用的詠春,背景上也改成了嚴詠春的后代,實際上在這部電影里,她才是第一主角。
不過大體劇情并沒有大改,只是對原版進行了一些修補和優化,比如香港電影里自帶的低俗橋段,這個版本必然要削減一些。
這類商業片不能太文藝,“俗”一些不要緊,反而能更被大眾接受。
但是“低俗”就算了吧,“屎尿屁”可與雅俗共賞沾不上邊,那就是登不上臺面的東西,也不算真正的惡搞和無厘頭,看多了智商是會下降的。
這個版本的最大不同在于臺詞上要比原版有味道,并且合理許多,基本上做到了該嚴肅的時候嚴肅,該激昂的時候激昂,該戲謔的時候戲謔,不再有香港電影為了盡快圈錢,自帶的浮躁和浮夸。
整部電影無論布景還是臺詞設計上,都會給人一種亂世來臨前的動蕩不安,從而形成一股由內而外的壓迫感。
但通過主角們與邪惡的對抗,又能讓觀眾在這種黑暗中找到幾絲余溫,讓人在絕望中保持著希望,同時刪減修改后的笑點也能起到錦上添花,而不是喧賓奪主的效果。
至于為下一部《黃飛鴻》留下的伏筆,自然是羅曦飾演的鐵馬騮教給了小黃飛鴻一套棍法。
這段劇情原版就有,但那套棍法沒有名字,這個版本改成了詠春里的六點半棍,算是為將來拍《葉問》也留下了伏筆。
羅曦在這部電影里不僅展現了詠春門中的兩個獨門兵器六點半棍與八斬刀,還有詠春拳法的展示。
小黃飛鴻在這部電影里的飾演者,他們找到的是剛剛獲得全國武術錦標賽少年組冠軍的趙文卓。
這個角色在電影里被重新設定為手短腳長,這種骨架適合練習腿法,但不適合黃麒英傳給他的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