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特蒙德那邊也發現自己做的這筆生意并不超值,張安紅確實有很出色的腳下技術,放在歐洲也算很出彩了。
但問題是只要一上強度他就失誤不斷,頭球能力也十分弱雞,頂著192cm的身高居然在高空球上爭不過隊里一米八出頭的后衛,這25萬美元花完后才發現根本不值得啊!
這時只有巴斯蒂亞沒有后悔他們用十五萬美元買來的衛興華,這個速度出眾,盤帶扎實,十分擅長內切的攻擊性邊路,完美補強了他們本來短板的左路走廊,交易來沒多久便讓其擔任了首發位置。
吳杰也知道巴斯蒂亞這筆生意做的很超值,倒不是說衛興華的能力比李華筠強多少,而是他的能力更適合這支球隊。
如果李華筠去的是一支英甲保級球隊,或是法甲、荷甲的中下游球隊,那倒也能成為合格的首發,但去對抗激烈,還是曼聯這種強隊,那就真的是被大大的高估了。
還有,李華筠最大的問題不是能力上比想象中差,而是他那注水嚴重的真實年齡。
這才是他一直被國家隊拒之門外的原因,實際上他和衛興華的上限都不低于古廣明,這時也都有不弱的即戰力,但換成任何人都會選擇培養真實年齡才21歲的衛興華。
至于曼聯和多特蒙德想要退貨的問題,中國足協只能表示:“做買賣哪有穩賺不賠的道理”,再說人是你們自己看中的,價格也是你們覺得合適的,又不是我們強買強賣。
還有,這也可能是你們不會用人啊,我們沒怪你們用人不當就不錯了。
吳杰覺得這樣也好,任何轉會都不可能保證全打出來,水土不服的例子要遠遠超過點石成金的概率。
此外也確實有很多買來的球員之所以打不出來,并非因為他們是能力不足的水貨,很可能是自身的風格與球隊,或是所在的聯賽不兼容,亦或是語言導致的交流問題,總之踢不出來的可能性太多了,怎么可能給你退貨呢。
這時候笑得最開心的就是足協,他們甚至膽大包天的反對在世界杯前出臺“25歲不能出國踢球”的條例,最少也要將年齡下調到22歲,再延后幾年才推行。
但是體部根本不會采納這種意見,此時以吳正松為首的司機們認為不能什么都向錢看。
如果每個出色的球員都在20歲左右便出國踢球,這實際上也是一種涸澤而漁的行為,因為那會讓國內聯賽的水平大為下滑,反而失去了后續的造血能力。
這可不是危言聳聽,如果有水平的球員都出去了,那結果只能是一代不如一代,因為年輕球員失去了打怪升級的環境,失去了被吊打后發憤圖強的目標,更沒有了近距離向球隊前輩學習的機會,傳承和歷練的環境直接就斷了。
這也是吳杰的想法,因為就算真的是危言聳聽,他也不會讓中國足球像印度一樣人才外流。
那么在經濟基礎不夠好的情況下,就只能出臺強制政策來保護他們的基本盤了。
中國足球接下來應該走精品路線,一個任志輝這樣的天才,不僅賣出的價格遠遠超過十個張安紅和李華筠之流,對于中國足球影響力的提升也是如此。
況且,他們出臺的天才條款也可以讓任志輝、王元麟這類天才在20歲出頭時就前往歐洲,根本不用等到25歲。
但要是不做這些限制的話,像張安紅和李華筠這種球員肯定會被日本俱樂部高薪買走,屆時中國的聯賽將會有大批優秀球員流失,從而使得日本聯賽的水準大幅上升,那豈不是為他人做了嫁衣?
不過這個條款確實可以等到86年世界杯后再出臺,這屆世界杯結束后就將是中國足球的最后一次不限量大甩賣,接下來就該把心思放在自家聯賽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