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個問題無法解決,這個年代國內對于半導體芯片的需求太低了,畢竟連溫飽問題都還沒有徹底解決,國家又怎么會把有限的經費用到這種地方。
這時不要說有沒有遠見的問題,參考海軍必須忍耐,空軍也要節衣縮食,有限的經費要全力發展東風陸運和東風海運,就能知道眼下能否活下去才是第一位。
現在就算把用于教育和基建的錢都拿去搞光刻機,然后神奇的超越了尼康成為世界第一。
但如果人家不買,你難道能自己消化嗎?
現實是搞集成電路,造芯片,不光要一臺光刻機而已,而是整個光刻技術領域都要達標才行。
但就算光刻技術領先世界了,設計芯片所需要的人才和一系列工具、實驗平臺你有嗎?特種化學氣體和光刻膠你能造嗎?設計完了芯片你又怎么制造呢?
這些上游和中游環節都不考慮,那最簡單的下游封裝環節能完成嗎?
假如這些環節西方都不對你封鎖,讓你用沙子造出了芯片,這時又要把芯片賣給誰呢?
這個位面的中國有了新聯想和黑山集團,但去年也就讓全國引進電腦的數量增加到一萬五千臺。
這么一點市場怎么來養活半導體領域的幾十個上游產業,還有數百個下游產業?
吳杰上輩子也很遺憾,他們沒能在八十年代的半導體快速發展初期緊跟上世界的腳步,以至于總體經濟上來后在各個高精端領域都被美國制裁打壓。
但這個時代的現實是中國的老百姓連一臺黑山電器出產的黑白彩電,也只是一小部分家庭用來結婚才舍得買,才買得起的三大件。
所以別說電腦這種東西了,連收音機都沒有完全普及呢,這種國情盲目去發展半導體,那才是上層失了智呢。
林耀東的聯想完全是作弊下才有的成果,正常情況下這個時代搞一行就只能當代理,只能當買辦,當然一當就是一輩子絕不合理。
但既然是作弊了,自然不能根據正常的國情來發展,否則穿越一趟還有什么意義。
所以從去年開始,數家正在面臨經費裁減的光刻技術研究所,就被陸續割給了聯想旗下的子公司“稚圭光學”,而該公司便是負責光刻技術領域的研發。
至于為什么叫這個名字,自然是取自“鑿壁偷光”典故,那位穿壁引光的少年匡衡,字正是“稚圭”。
不僅如此,林耀東幾乎把目前國內的半數光刻技術人才都收攏到了旗下,為的就是趁日本人在光刻技術,特別是光刻機獨霸天下的時間,他們跟在后面鑿壁偷光,悄悄地跟上領頭羊的腳步。
這個領域難就難在這一點,其實大部分半導體領域都差不多,幾乎都是贏家通吃的結局,并且更新換代的速度非常快,一步慢的后果很可能是變成慢十步。
中國的光刻技術在八十年代,老實說還勉強能看到一線隊伍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