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杰安排好未來棋圣的事情后,便開始一邊備戰新賽季,一邊故意讓人拍到他用籃球架來練足球的場景,當然也少不了讓外界時不時發現他非常關注籃球比賽的事情。
這些都是為他將來的轉職做鋪墊,但他也確實關注起了籃球,畢竟還要完成以籃球運動員身份參加奧運會的夢想,這些將來的隊友必須開始關注了。
8月中旬,第五屆世俱杯正式開打。
吳杰知道原本位面的世俱杯沒什么影響力,因為NBA一直不買賬,NBA球隊始終不參加這項賽事。
結果是隨著NBA的全球影響力越來越高,這個世俱杯的影響力便越來越低,最后一度到了舉辦不下去的地步。
但這個位面的世俱杯影響力就非同小可了,最大的原因就是NBA球隊上來便被兩板磚拍暈,后來即便不再參加,那也不是瞧不上,而是被打慫了。
吳杰知道事情并非如此,但現在確實是連美國球迷都覺得自家球隊就是不敢參加,根本不是不屑于參加。
此外八一隊的強大促也成了這個位面的世俱杯形成了中歐對抗的局面,而不是原本位面歐洲籃球的獨角戲。
這一點非常重要,吳杰也覺得這個位面世俱杯的劇本精彩了不少,這里面不僅有中歐對抗,還有中蘇對抗和蘇歐對抗,而這種“對抗”才是一個賽事精彩與否的關鍵。
現在NBA球隊再次出征世俱杯,自然讓本就不乏看點的賽事更加精彩起來,此時的“世俱杯”在影響力上已經僅次于“世錦賽”和“奧運會”了。
不得不說的是,中國籃球在國際籃聯中的地位也要比足球好上很多。
今年夏天,國際籃聯進行了四年一次的改選,中國不僅在兩名副主席上占據了其中一席,今年擴充后的24名正式委員里,中國也占據了3個席位。
這在國際籃聯里已經足夠發出自己的聲音了,美國和蘇聯也就只有三個委員席位罷了,主席和副主席都不是美國人或蘇聯人,這等于說中國在國際籃聯的聲音比美蘇兩國都要大。
但這個地位不是憑白得來,首先是中國男籃和中國女籃在最近四年里堪稱無敵的表現,還老是有意無意的落美國籃球的面子。
國際籃聯和NBA有矛盾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中國男籃懟美國籃球懟的越狠,實際上就越是符合國際籃聯的需要。
然而這次八一隊的出征卻有些拉胯,他們在小組賽里不僅每場都打得十分艱難,還輸給了希臘的帕納辛納科斯一場,最后只以小組第二的成績出線。
但這種表現其實才正常,八一隊雖說將國內精銳都吸了過來,可這批球員的年紀都不小了,按理說早就該進行更新換代。
但礙于人情世故和論資排輩的陋習,除非魯達親自站出來當壞人,或是等到這批人的水準下滑到所有人都看不下去的地步,否則領導們絕不會主動換人,這批球員又很少有張衛平的自覺,結果就是新星們都被迫擠在了二隊和青年隊。
吳杰這時不得不佩服張指導,他退役的時候還依然具備亞洲第一前鋒的水準,但人家卻干脆利落的選擇急流勇退,光是這份審時度勢,積極轉軌的智慧就不是一般人具備。
魯達當然知道這批隊友是時候離開國家隊和八一隊了,他在二隊和青年隊積攢了那么多青年才俊,實際上早就做好了更新換代的準備。
但這次出征世俱杯,他不僅帶著大批老隊友,還故意連中生代球員都沒帶幾個,年輕球員就更別提了。
他這么做的原因是希望主動尋回一部分失敗的經驗,魯達很明白成功需要失敗帶來教訓和經驗,有些錯誤不犯就不知道正確的路怎么走,一帆風順遠不如披荊斬棘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