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位面“夏利營的故事”會不會早來還不知道,但中國在亞運會上一家獨大確實是早了不少年。
原本位面,中國體育在亞洲獨占鰲頭,還是在1990年的亞運會坐擁主場之利的時候。
這之后中國體育在綜合實力上才算問鼎亞洲,并且大有以一己之力代表亞洲的趨勢,要不是后來幾個大球類運動拉胯了,他們確實可以說亞洲體育就是中國體育了。
吳杰作為穿越者對此感觸極深,因為仔細回憶一下,中國的復興之路,似乎正是以兩屆運動會為重要節點——
1990年的北京亞運會后,中國就開始在亞洲范圍內飛速增長,其勢頭遠超大名鼎鼎的四小龍,并且快速追趕當時的亞洲老大日本。
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后,中國則正式開始了讓全世界瞠目結舌的高速騰飛,不僅快速超越了許多國人眼中難以企及的日本,很快就連美國也在中國速度的沖擊下把握不住,最后不惜打破自己制訂了30年的世界秩序,更是不顧臉面進行各種單邊制裁和打壓,可結果還是難以壓制住中國復興的速度。
這時候再回想教導員為何總是那么看重中國的體育,我們才終于恍然大悟。
一個真正的強國不可能沒有強健的體魄,而中國在大球類運動也成為世界頂級水準前,我們確實還有許多進步的空間,也許下一個里程碑就是中國足球打進世界杯了。
吳杰當然知道這個位面的中國體育現在就騰飛早了一點,但要用“引來它國嫉恨”的這類說法去批評,那肯定是狗屁不通!
西方世界對于中國體育的崛起其實并不怎么在意,反倒是他們這些人悄悄建立起來的那些產業,尤其是IT和IC產業,其實更吸引西方國家的注意和警惕,若不是還有蘇聯人和日本人頂在前面吸引仇恨,美國人早就強行打壓了。
但就像他在體育上不打算韜光養晦一樣,這些產業同樣不會因為引來西方國家的忌憚就裹足不前。
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人家就是想讓你永遠不發展,永遠停留在全民縫衣服做玩具的階段,永遠處在制造業的最底端。
否則的話,只要你想進步,只要你想生活得更好,甚至只是想多吃一口肉,都會迎來對方的打壓。
所以他對于金牌至上的“過程”一向是支持態度,只要不把一切政策都向著“結果”而傾斜就行了,至于那些過于強大會引來嫉恨和打壓的理由,純屬缺乏自信的表現。
什么時候強者還要考慮弱者的心態了?
中國體育快速崛起,亞洲各國,還有西方國家當然會暗中嫉妒,甚至是嫉恨。
但那又能怎么樣呢?
這些人即便背后搞小動作,難道還能比世界杯上更黑暗嗎?
反而要是中國體育沒有崛起,那時西方倒是不會嫉妒了,搞不好還會在中國隊被淘汰后夸上一句——“中國2050年一定能成為體育強國”、“中國足球2070年一定能打進世界杯”……
吳杰絕對不想收到類似的鼓勵或嘲諷,他覺得現在被人嫉恨他們的成績,那只能說中國體育還不夠強,還沒有強到能以一己之力對抗全世界的程度。
蘇聯和美國的體育成績,什么時候被人嫉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