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對方一包夾,那就請看nba三分王+一大群三分神射手的投籃表演吧。
但要是不包夾,也請看此時的澳大利亞隊。
中國隊這時的戰術已經簡單到不像是戰術了,外線只要輪流把球交給魯達和馬冬龍,接下來就能見到他們在低位用不同的風格,但一樣的結果幫中國隊再添兩分,很多時候甚至能添上三分。
魯達的“夢幻腳步”不用再介紹,這幾年被貼上“山寨”標簽的奧拉朱旺已經把這種讓人畏懼的腳步帶到了nba。
但今天馬冬龍在內線的進攻要更多一些,畢竟說好了要以他為核心嘛。
這時讓澳大利亞媒體也不好意思將自己與郎利對比的馬冬龍,憑借的就是郎利做夢也不可能擁有的低位進攻。
馬冬龍的低位腳步不像魯達那么華麗,也沒有那么多讓人暈頭轉向的假動作,他的腳步就突出一個字“穩”,每次施展時都能給人一種穩如磐石的感覺。
但這種風格的低位腳步殺傷力一樣巨大,因為結合了馬冬龍的身高和臂展后,除非能用力量把他推出威脅地帶,否則馬冬龍持球后的每次擠靠,每次轉身,每次投籃假動作,哪怕只是肩膀微微一晃,防守球員都要做出適當的反應,否則馬冬龍真的出手就不可能再封蓋了。
然而最恐怖的是就算你每個防守動作都做到位了,馬冬龍憑借身高臂展,還有彈跳的優勢,出手后依舊不會被封蓋,哪怕想干擾一下都不容易。
這就意味想要防住馬冬龍,必須像對付魯達一樣進行包夾。
如果只是單防,那進不進球只取決于他自己的狀態,你的防守只是有概率讓他不能舒服的出手罷了。
郎利很快就用自己拙劣的表現告訴人們,他不要說讓馬冬龍感到難受了,就連這種迷惑性并不算強的低位進攻,他也能像個二傻子一樣被溜得完全不知道東南西北。
上半場才剛打到第六分鐘,郎利就在馬冬龍身上領到了第二犯,不得不灰溜溜的下場了。
馬冬龍的低位進攻雖然不像魯達渾身都是假動作,但是基本的欺騙性依然具備,關鍵是他做動作時的速率太快了!
郎利可沒有小前鋒一樣的靈活腳步,他的防守完全跟不上節奏,往往馬冬龍的動作還沒做完呢,郎利就已經失去重心,手忙腳亂起來了。
澳大利亞的主教練沒有再把郎利換上,因為他已經看到兩者的差距,再換郎利上去只能在他破碎的內心再添幾道傷痕,搞不好自信心從此就沒有了。
上半場打完后,澳大利亞主教看著記分牌上的55:23慘烈比分,甚至不打算把主力再換上了,因為那已經毫無意義。
他們與其把全隊的自信心都一并折在這里,還不如把精力放在第二階段的落選賽上。
現在看來,亞洲區這個唯一的出線名額,根本就是地獄難度啊!
這種難度,還是讓美國人,讓蘇聯人去承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