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還有一個關鍵,那就是過程?
南斯拉夫的團隊籃球不止強在進攻,防守端的默契也不是一般球隊可比。
中國隊的“炮轟”未必不能通過“飽和式打法”轟開對方的防守,但那是給美國隊保留的壓箱底戰術,今天對付南斯拉夫還不必如此,所以他們用的是“三巨頭打法”!
這個打法說白了,就是利用他和魯達個人能力,通過個人能力直接摧毀南斯拉夫的團隊防守。
下半場最先出手的是吳杰,但不是在進攻端,而是先在防守端搞起了事情。
南斯拉夫的團隊籃球確實很完美,但吳杰還是想試試打開一個缺口,他的目標是看起來最難突破的彼得洛維奇。
上半場拿到17分4助攻的彼得洛維奇,下半場確實要適當限制一下了,這個任務自然只能由他來做!
于是下半場的第一次防守,吳杰便通過在防守端的錯位,主動對上了彼得洛維奇。
彼得洛維奇一開始沒什么想法,持球迅速觀察了隊友位置后,就打算把球轉移出去了。
但吳杰卻揮手做出了讓中國球員散開的動作,這直接打斷了彼得洛維奇的傳球想法。
現場球迷見到這一幕,自然是立刻來了精神,歡呼聲和“外星人”的名字瞬間就充斥了整座球場。
這種單挑在Fiba并不多見,但現在主動發起的人是吳杰,那意義就不一樣了,所以彼得洛維奇才會打消了傳球的想法。
吳杰的影響力就不說了,主要他是半道出家,彼得洛維奇這個歐洲之王要是不敢迎戰,先不說會掃了全世界球迷的興致,他和球隊的自信心就會馬上受到嚴重打擊,甚至會有場外的負面影響。
當然了,彼得洛維奇敢于痛快接戰,自然也是有必勝的信心。
吳杰在轉職籃球后,一直給人的印象都是指揮交通式的防守,只有極少數不帶偏見又全程關注的西方媒體,才會知道外星人的防守一旦認真起來,那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招架的水準。
彼得洛維奇接受到的信息也是“吳杰的進攻靠變態的運動天賦還不錯,但在防守上很拉胯”,但當他做了兩個假動作發現吳杰根本不吃晃,反而上前展開貼身防守后,心里就知道這次單挑可能要翻車了!
吳杰的防守最大的特點是對抗性非常強,憑借腳步和意識上的優勢,他敢于貼身進行持續的壓迫,因為失位了也能利用腳步快速補救。
彼得洛維奇的進攻路線在這種防守下便都被堵死了,他的假動作吳杰非但不吃,甚至一直在嘗試下手斷球。
這種充滿侵略性的防守很有NBA的味道,彼得洛維奇在歐洲很少遇到這種不講道理的防守,要不是他的基本功非常扎實,這球很快就會在吳杰牛皮糖一樣的貼身逼搶下失誤了。
但被近身纏住無法擺脫,他早晚還是要失誤,最后只能用一個非常別扭的方式完成了出手,結果就是籃球只砸到了籃板上,但連框都沒碰到。
“滾開!”
魯達在籃下一個人就隔開了迪瓦茨和拉德加,但才剛跳起一塊板磚的高度,就見到馬冬龍伸出一只大長胳膊把球單手拿下了。
“尼瑪,搶我的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