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裁判毫不猶豫,幾乎是用一臉享受的表情吹罰了尤因的犯規,這是一次教科書般的“中國步上籃”,一次不能讓人拒絕的2加1!
這下輪到現場少量的中國觀眾開始歡呼了,更多的中立球迷也紛紛報以掌聲!
魯達這球雖然不是扣籃,但暴力過掉魔術師后,又用畫風突變的“中國步”終結進攻,其實在觀賞性上絲毫不弱,特別是最后倚著尤因的那個拉桿上籃簡直是賞心悅目,這屬于另一種藝術了!
“力氣是漲了不少,但防守技術毫無長進,再留在NBA你就毀了!”
魯達看著舉起手完全沒脾氣的尤因,轉身就是一句誅心的垃圾話。
尤因無言以對,這句話如果放在四年前說,那么他一定會反唇相譏!
但此刻早已對魯達心服口服的大猩猩,除了抗拒那句“毫無長進”外,居然沒有其它不滿,因為魯達就是有資格這么說。
這里還不得不提一下“中國步”,此時各國的解說就都在對著剛才的回放科普著魯達最后那個大范圍左右晃動的突破上籃,也即是“中國步上籃”。
原本位面,這種步伐的創始人一直無法證實,來由也無法考證,最多的一種說法是最早由歐洲球員在上籃時采用的一種過人步伐,故而被稱為歐洲步。
至于最早使用將其發揚光大的人,一種說法是蘇聯球星薩魯納斯·馬修利奧尼斯,但最被接受的一種說法是由阿根廷傳奇球星馬努·吉諾比利帶入NBA賽場并將其發揚光大。
但不管是哪一種說法,最早的時間線都要到九十年代了,吉諾比利這會還是個小學生呢。
而這個位面的魯達卻早在82年的世錦賽上,就將其帶入世錦賽并將其發揚光大了,甚至再早一年在世俱杯上就用過了,很多湖人球迷還記得那場比賽呢。
但反觀這時的歐洲還沒多少類似的上籃技術,即便有也遠不如魯達來的華麗有效,比如正在蘇聯隊中的馬修利奧尼斯就從未展現過這么美如畫的上籃步伐。
可最近幾年卻有不少中國球員近水樓臺學到了這個過人技術,所以這個過人步伐自然被稱作“中國步”了。
“等等,我怎么感覺這個動作那么像鐘擺過人呢?”
“沒錯,確實很像,莫非是從吳杰足球場上的過人發展而來?”
“一定是這樣了,這個‘中國步’應該叫鐘擺過人才對!”
“……”
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幫從綠茵場追星而來的足球迷,居然幫“中國步”又找到了新祖宗,而且聽起來還有理有據,誰讓這個步伐確實和鐘擺過人一樣需要左右搖擺呢。
各國的解說還在把注意力放在中國隊獨有的過人步伐上時,魯達已經輕松加罰命中,幫助球隊反超一分了。
美國隊自然要還以顏色,但這次進攻卻險些以24秒違例而結束。
查克老爹的表情更加發愁了,中國隊的個人能力明明不如他們,但憑借近乎完美的防守體系,特別是以那個高海拔中鋒為軸心的快速輪轉+補位,居然愣是讓他們一幫單打無敵的超級巨星難以尋到合適的出手機會。
大夢終于在他喜歡的低位接到傳球時,防守他的兩名球員里居然又有那個又高又廋的中鋒。
馬冬龍這次防守確實讓不少人暗暗咋舌,因為他先是卡位、封住了喬丹的突破,隨后又及時回到對位的尤因面前沒有漏人,最后在進攻時間只剩三秒的情況下,他竟然又與魯達形成了對大夢的聯手包夾。
這種離譜的機動力簡直像開了分身掛一樣,美國球員感覺哪都有這個高不可攀的身影,他就像個幽靈無處不在!
大夢最后只能強行出手,因為吳杰已經橫在了尤因的傳球路線上,他在短時間里找不到其它傳球對象了,只能用一個大后仰把球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