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為什么Fiba沒有強制暫停!”
查克·戴利的心里已經在仰天咆哮,Fiba不像NBA有強制暫停的規則,目前Fiba的暫停規則是:兩隊上下半場可以各叫3次暫停,每次暫停都是一分鐘長度,并且不能將上半場未用的暫停帶入下半場。
這也就意味著兩邊都不叫暫停的話,Fiba的比賽可以直到比賽結束都沒有一次暫停。
現在的美國隊屬于騎虎難下了,如果這時主動請求暫停,那不僅主教練會成為國民罪人,美國隊就算能贏也會成為全球性的笑話。
不過查克·戴利倒是想出了一個笨辦法,那就是先把調整講給替補球員聽,然后一次性把場上五個人都換下,創造性的來了一個五上五下。
于是在第15分鐘時,美國隊一次換人就把首發全都換了一套——
中鋒:馬克·伊頓(86)
大前鋒:卡爾·馬龍(92)
小前鋒:多米尼克·威爾金斯(93)
得分后衛:克萊德·德雷克斯勒(94)
控球后衛:約翰·斯托克頓(88)
“美國隊還是強啊,這套陣容實際上也差不到哪去了!”
吳杰看著煥然一新的美國隊,心中不得不承認美國籃球的底蘊太強了,這套陣容甚至在默契度上比剛才還高了一些,因為馬克·伊頓、卡爾·馬龍、斯托克頓都是猶他爵士的球員。
查克·戴利會選他們進入夢一隊,未嘗也沒有利用這三人默契度的心思,這時也許就能派上用場了。
中國隊馬上也進行了換人,看上去只是正常的輪換調整——
中鋒:馬冬龍
大前鋒:魯達
小前鋒:劉敬東
得分后衛:袁飛虎
控球后衛:吳杰
但這個換人真是正常輪換嗎?
當然不是了!
老錢可不是只會坐禪的吉祥物,美國隊換人的用意他能猜到,這時換上兩個擅長跑跳的年輕球員,自然有自己的用意。
這套陣容在運動能力上明顯強了不少,劉敬東這個略低配的魯迪蓋伊+袁飛虎這個略低配的韋德,配合三個核心打起跑轟明顯要比剛才的陣容更合適。
但是美國隊這套配合好像是更默契的陣容,速度上就比剛才慢了不少,特別是那兩個內線很難跟上中國隊的攻防節奏。
吳杰這時也不再得分優先,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速度優勢帶動球隊發起一波又一波水銀瀉地般的進攻,同時利用他的個人能力去攪亂美國隊的防守陣型。
美國隊的防守很快就變得千瘡百孔,特別是吳杰與魯達的擋拆配合,似乎在告訴斯托克頓和馬龍,究竟什么才叫真正的“擋拆進攻”。
吳杰作為一切進攻的發起者更是讓美國人發現控衛還能這么打,中國隊無論快攻還是陣地戰都能見到這個風一樣的男人肆意地穿梭于美國隊布下的防守當中,后者那看似密不透風的防守在吳杰與魯達擋拆下立刻變得千瘡百孔,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天外飛仙般的傳球和中國球員輕松的得分,當然也少不了魯達各種跟進的暴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