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克·戴利最終還是沒有請求暫停,結果就是越來越不會打球的美國球員被一路平推,上半場結束時已經以40:66落后了足足26分!
美國球員只感到自己身處一片迷霧之中,頗有種拔劍四顧心茫然的感覺。
但這還只是上半場前十分鐘的狀態,隨著比分被越拉越大,美國球員的心態已經從茫然轉變到了緊張,甚至是不自信,很多時候連單打都不敢做動作了。
奧拉朱旺就是其中典型,他對魯達使用一次夢幻腳步卻被險些封蓋后,便再也不敢施展他這個世人眼中的盜版腳步了。
這個“盜版”可不光是外界的看法,連他都覺得自己這個“夢幻腳步”是偷師而來,因為他確實借鑒了大量魯達的比賽錄像。
現在面對正主,奧拉朱旺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技術變形自是不用說了,基本只要被防住一兩次就毫無自信心了。
尤因那邊也好不到哪去,他一開始還以為自己遇到了軟柿子,結果面對完全不吃晃的馬冬龍,他那個同樣偷師于魯達,但比大夢都差了不少的“兔子跳”,除了成全馬冬龍防守天才的名堂外,整個上半場愣是連一次像樣的單打都沒成功過,所有得分都是靠身體素質撿漏而來。
這兩個NBA現役最好的中鋒都表現的如此不堪,馬龍面對擋拆克星一般的中國內線,同樣找不到像在爵士一樣的得分機會。
反倒是最被鄙視的巴克利表現不錯,這貨上半場只得到了3分鐘出場機會,但卻有6分的貢獻。
盡管那時馬冬龍下場休息了,魯達也移上了中鋒位置,但這個大屁股沖起來確實很難防守,中國球員甚至覺得他比那個喬丹都要難防。
可對于美國隊來說,這點貢獻實在是杯水車薪,因為寄予厚望的外線發揮遠遠稱不上出色。
喬丹的突破其實很犀利,但在Fiba的規則下,他很難突到禁區內造成殺傷,而傳球又難以轉化為得分,因為美國隊的外線就伯德一個人有三分能力,最后“小飛俠”只能靠中投來取分,可偏偏中國隊的防守對于中距離投籃也有很大限制,他在上半場只拿到了10分。
德雷克斯勒和威爾金斯與喬丹的處境差不多,他們只能像在NBA打球一樣猛沖猛打,可面對一套歷史最佳的內線組合,這種打法注定不會有什么效率。
拉里伯德會成為今天美國隊發揮最好的外線球員,就是因為他的遠投很穩定,三分球也有不錯的準頭,上半場在中國隊明顯是收縮型的防守體系下,他通過自己當前在NBA極為罕見的外線投籃能力拿到了全隊最高的15分。
但這樣的貢獻依舊不足以讓美國隊變得好起來,因為上半場美國隊的整體投籃命中率連40%都沒達到,三分球更是只有伯德一個人在投,除了他竟然沒有一個人投進過三分球了。
斯托克頓和喬丹甚至有在三分線外投出三不沾的窘迫鏡頭,這也是讓美國隊更加難以在禁區得分的原因——既然你在三分線外沒有威脅,那我自然要在中近距離的防線投入更多兵力,實在不行放你投三分又如何?
這種防守上的應變都不需要教練在場邊大喊來布置,魯達大部分時候都死賴在禁區,馬冬龍反而更像一個四處掃蕩的大前鋒,這兩人的配合足以讓美國隊那幫不善遠投的超級外線們撞破頭了。
中場休息時,各國的解說們已經在討論“三分球”對于這場比賽的影響了,因為相比美國隊上半場8投2中的三分球數據,中國隊這邊的三分球數據是驚人的18投8中。
這個數據在八十年代就很恐怖了,中國隊的出手次數比美國隊多了一倍還多,但命中率反而高出了一大截。
“今天中國隊的跑轟進攻讓美國人應接不暇,但不要忽視了他們在三分線外的精彩表演,中國隊在上半場一共有五名球員命中了三分球,甚至連魯達都有一記三分球入賬。反觀美國隊,即便不考慮他們今天糟糕的遠投表現,翻開這些球員上賽季在NBA的數據也能看到,整支隊伍只有伯德一人的三分球命中率超過40%,此外三分命中率最高的居然是威爾金斯,但他的三分球命中率也只有28%。”
“美國人似乎完全忽視了三分球這個得分手段,更忽視了不具備三分線外的得分能力,對手們便可以肆無忌憚的在禁區堆砌防守兵力,這時再配合上Fiba的不同規則,我們便能看到一群來自NBA的超級明星在不停的自投羅網!”
“我認為美國人應該放棄面子上的對決了,他們的化學反應,戰術配合能力,投籃能力都遠低于中國隊,如果還是強撐著不肯叫暫停,我相信下半場的分數將很快突破30分,難道這樣的結果比主動請求暫停更有尊嚴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