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因為趙海東的身形在八名選手里太過顯眼,他那188米的身高幾乎是百米賽場上的黃金高度,比這個高度矮的選手會影響跨距和步幅,但再高了風阻又會過大,腳步運轉速度也會變慢。
然而趙海東不止是身高完美,他那超越完美的40長跟腱,放在正常情況下至少需要身高198的人才能擁有,再搭配每根線條都很清晰,堪稱完美的小腿肌肉,這種肉眼就可見的天賦讓常看田徑比賽的觀眾,一眼就知道這個中國人絕非凡人。
但不給電視前的觀眾多看的時間,這時八名選手都在助跑器前準備妥當,只等待會發令槍響后,便卯足了勁往終點線沖過去了。
趙海東的表情這時顯得格外從容,因為這類比賽他在夢境訓練里參加過太多次,每一次身邊的對手都是博爾特、泰森蓋伊、約翰布萊克這樣的家伙,哪怕是983秒的蘇神都很少成為他決賽的八名對手之一。
所以區區一場1988年的奧運會百米預賽,一堆連10秒都無法突破的小歘歘,他不光沒有一丁點壓力,甚至連待會每一步的步幅和擺手動作,都已經清晰的模擬出來了。
“砰”
1988年的百米大戰第一槍,就在趙海東那張毫無波瀾的臉龐下打響了。
全世界的觀眾只聽到發令槍一響,電視屏幕里那個第八賽道的中國選手,便像搶跑了一樣“嗖”的一下沖了出去。
但這當然不是搶跑了,趙海東在反應上與沈浪等人差不多,基本上已經處于人類極限水平,所以同樣能在起跑階段就占據不少優勢。
這個優勢在百米大戰里可不小,趙海東又是一個前50米天下無敵的存在,兩個優勢一結合,便見到他在前30米階段就已經領先了大部分選手半個多身位。
但起跑還遠遠算不上他最大的優勢,趙海東真正的絕活是加速能力,他能在30米位置就達到自己的極限速度。
這幾乎是那些1米8以下的超級選手達到極限速度的最快時間了,相比之下大部分的頂級選手,甚至連博爾特都要在50米左右才能達到極限速度。
這也是百米大戰基本都要在50米以后才能進入沖刺階段,選手們才能拉開差距的原因。
趙海東的身高也接近1米9了,但卻能與矮了十公分的超級選手同時達到極限速度,那就意味著他可以從第30米開始,便利用自己先一步沖刺的速度與步幅拉開差距。
這場比賽就是如此,趙海東在前三十米就算處于領先,那也就是領先一個身位左右指兩肩之間的距離,若是到了決賽可能連一個身位的優勢也沒有。
但是從第30米開始,趙海東利用自己更早達到極限速度的優勢,一轉眼就拉開了對手們好幾個身位的距離,即便是被認為穩進決賽的布蘭登,這會也在被趙海東快速拉開著差距。
等到這些選手進入50米后,終于達到了極限速度時,他們與趙海東多得已經有四五個身位的距離了,那個布蘭登也被拉開了兩個多身位的距離,其中一名歐洲選手因為正好在趙海東旁邊的賽道上,結果不可避免的被影響而導致腳步錯亂,居然直接撲街摔倒在了跑到上。
但趙海東的優勢還沒有完全展現出來,其實哪怕大家都達到了極限速度后,每個人的“極限”也不盡相同,包括維持這種速度的時間也有長短之分。
趙海東維持極限速度的時間要略遜于博爾特一丟丟,甚至“極限速度”本身也比博爾特略遜那么一丟丟。
但那是與博爾特相比,況且就算是與博爾特相比,他也有“起跑更出色”和“更早進入極限速度”的優勢。
而今天這些對手別說和博爾特相比了,就算大蘇神來了也足夠碾壓了。
所以趙海東都沒有拿出全力,他不光沒有把“極限速度”發揮到真正的極致,還只將這個有所保留的極限速度維持到80米就開始減速了。
但即便如此,當一副游刃有余姿態的趙海東最后沖過終點時,現場的電子計時器也亮出了9秒98的駭人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