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我們可愛的女生,給我們奉獻上了什么?是30,這是什么意思?”
“三十的意思就是,三十支本壘打!”
龜島的眼里,全都是笑意。
這是他第二次,深深的迷戀上一個高中選手。上一次還是去年市大三高,跟他一個姓氏的龜島。
也就是市大三高之前的王牌。
因為兩人的姓氏一樣,他對龜島天然有一種親切感,再加上龜島在賽場上的表現,確實非同一般。
他也就順理成章成了龜島的粉絲。
龜島畢業了,他也就不再像之前那樣迷戀一個選手了。
雖然那個時候的張寒,已經有非常不錯的表現,在甲子園里,還成為了超級新人。
但那個時候的張寒,顯然還沒有辦法完全迷住龜島。
這里面缺少一個契機。
一直到上場比賽,張寒拿下了三支本壘打,兩支安打,百分百的打擊率。
負責解說的龜島,眼睜睜的看著張寒,用強勢的揮棒帶領大家高歌猛進。
他知道那個契機到了。
從那一刻開始,他迷上了第二個高中棒球選手。
這個選手,就是張寒。
不愧是被他看中的男人,表現就是猛。這么快就拿下他個人的第30支本壘打了。
別看29支本壘打和30支本壘打只有一支之差,但這卻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有能力打出本壘打的選手,整個高中棒球生涯,能夠打出二十支以上本壘打,就算沒有上萬,大概率也有幾千。
但是能夠拿下30支以上本壘打的,數量銳減百倍,滿打滿算也就是七八十個。
為什么差距這么大?
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沒有那么多機會。對于強棒而言,想要拿下高數量的本壘打,不僅他們自己的實力要強大,球隊的實力必須也要強大才可以。
高中的棒球比賽,基本上都是淘汰賽。如果球隊實力弱,第一輪比賽就被淘汰了。即便打者的實力再怎么猛,他想拿下很多本壘打都是不可能的。
舉個例子來說,就好像東清國。
東清國的揮棒有多么恐怖,大家都知道。以他的實力來說,他真的只能拿下四十幾支本壘打嗎?
如果給他足夠的機會,足夠多的比賽,這個數據是很可能就要翻番。
但青道之前沒有打進甲子園,關東大會也只參加了一次。
這樣一來他的比賽數,比起那些打到最后的選手,將近少了一倍。
他能在最后一年夏季大賽之前,拿下30多支本壘打,簡直就是奇跡了。
別說最后一年,青道高中棒球隊表現的不錯,打進了夏季甲子園的八強。
即便最后一年他們戰績不佳,青道被淘汰了。
光是東清國的那份戰績,有足夠引起職棒關注了。
他一定會被指名的。
這樣翻回頭,再來看張寒的戰績。
跟藥師高中棒球隊比賽之前,他的本壘打數雖然也很耀眼,但還沒有達到可以引發轟動的程度。
畢竟二十六支本壘打,拿下這個成績的人,最少也有好幾百。
一直到藥師戰,他干凈利落的拿下了三支本壘打,這才在網上引發話題。
人們都在猜測,那什么時候能進三十支本壘打的俱樂部?
誰也沒有想到,張寒的速度會這么快。僅僅間隔了一場比賽,他就在春季大賽的半決賽里,拿下了個人的第三十支本壘打。
這個時候,所有的人都很激動。
解說,裁判,電視臺的負責人,青道高中棒球隊的監督選手……
他們看著繞著內野球場跑了一圈的張寒,重新回到本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