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要說大聯盟里的那些職業球探那么積極,完全是因為張寒的才華。
那不免就有點自欺欺人了。
他們的確欣賞張寒的才華,但如果張寒不是作為王牌投手,不投他那168公里的超光速球。
他對一支球隊的意義,絕不會像那些大聯盟球探說的那么夸張。
那些大聯盟的球探,之所以那么熱情,完全是居心不良。
至于說怎么個居心不良法?
島國職業球隊的那些監督和球探,就閉口不言了。
沒辦法,誰讓他們也有一樣的想法呢。
他們之所以會對張寒那么熱衷,同樣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張寒身后那個巨大的市場。
只不過棒球跟籃球不一樣,在張寒家鄉并不流行。但張寒也有優勢,相比于大姚,他的身高和長相,無疑更受歡迎。
那個市場實在是太大了。
哪怕只是占一點,也能讓他們賺的盆滿缽滿。
當然。
因為棒球本身在大陸那邊不流行,他們這么做是有風險的,很有可能沒辦法達成他們心里想的那種事。
但那又怎么樣?
張寒的實力擺在那里,把他招攬進球隊,那絕對不會吃虧。
因為職業球探的追捧,讓張寒的影響力,不斷飆升。
再加上甲子園主辦方幫忙宣傳,張寒儼然已經成了這個時代的高中棒球代名詞。
人們相信,他進入職業賽場以后,肯定會拿下更多的本壘打。
可能是幾百支,甚至上千支。
盡管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個職業選手,將自己的本壘打紀錄刷到4位數。
但張寒不一樣。
這個年輕人自從進入大家的視野,就不止一次創造了獨屬于他的奇跡。
如果是他的話,未來說不定真的能夠達成這個成就。
可這樣一來,張寒在職業賽場上拿下的本壘打,也就不那么值錢了。
畢竟總數,都有可能突破一千。
這樣一來,真正有紀念意義的,恐怕就只有第一支,第一百支,第一千支這種球。
還有那些數字特別吉利的球。
比如說第六百六十六,第八百八十八。
張寒在高中時代的本壘打,那就不一樣了。
首先,他打進歷史前十之前的本壘打,大家都沒有那么鄭重的去收藏,影響力不大。
而且那個時候主辦方也沒有幫著宣傳,所以那些球并沒有數字和簽名。
這種球,沒有官方認可,沒有記錄可查,整體的價值自然打了一個大大的折扣。
而有數字和簽名的球就不一樣了。
扣掉那四十幾支本壘打,到現在為止,真正有數字和簽名的球,不過二十多個。
即便張寒之后表現再怎么猛,這種球的總數也不過就三四十個。
作為甲子園賽場上,足以載入史冊的天皇巨星,他在高中比賽上拿下來的這些本壘打,可是意義非凡的。
物以稀為貴。
相比于以后,可能出現在職業賽場的本壘打。
這三四十球,明顯更具收藏價值。